热贡的艺术(2)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30 新浪生活 |
热贡,是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藏语称格曲河)谷地的藏族称谓。隆务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河谷两岸,坐落着曲玛、浪加、多日宁、桑格雄、仲垅、年都乎等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寨。据记载,这些村寨的先祖有部分人是明朝初年从江南等地发配迁徙来的移民与屯垦的军户,其中不乏具有较高文化与技艺的工匠,逐渐与当地藏族、土族相融合,积极参与兴建寺院雕塑彩画等营生。从桑格雄、年都乎等村寨发现的早期壁画、装饰图案,明显可以看出中原佛寺壁画的风范,并发现刻有“大明”、“画匠梁大智”款识的石碑,都是珍贵的佐证;明朝初年,按照皇宫式样敕建的乐都瞿昙寺,距同仁不远。瞿昙寺在明代备受恩宠,据有“一寺两国师”的崇高地位,其建筑型制与壁画、雕塑等佛教艺术,对包括热贡在内的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有必然的导向示范作用; 热贡地区处于西藏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与康巴文化的融汇交合部位,是东出河州、天水、北上祁连、敦煌,南下阿坝、康定,西进玉树、拉萨的必经之地。常有传教云游的僧侣,挟艺谋生的工匠,贩运经营的商旅南来北往。大举兴建寺院的社会需求,各种文化交汇的区位优势,相对素质较高的人才储备,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必要条件,是热贡艺术产生、发展的重要成因。 热贡艺术形成较晚,滥觞于十三世纪,至十五世纪中叶初具规模。当时西藏佛教艺术各流派已经趋于成熟而定型,中原汉传佛教艺术更有积淀千年的深厚传统。热贡艺人不但向西藏、康巴地区与中原佛教艺术学习,又从敦煌艺术、德格木刻、南亚犍陀罗艺术中汲取营养,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博采各地区各画派藏传、汉传佛教艺术及明、清民间绘画的优长,兼收并蓄,融汇百家。主题、题材、程式严守宗教仪轨,用笔、设色又渗透着中原汉地工笔重彩绘画的神韵。热贡艺术既有别于西藏各派佛教艺术,亦与汉传佛教艺术殊异的独特风貌。在藏传佛教艺术诸流派中享有出兰之誉,引人瞩目。二十世纪之前,藏族地区没有学校,只有寺院才能学习藏文化知识。对藏族百姓来说,出家就是上学,念经就是念书,事艺就是奉佛。热贡地区的几个寺院,比较而言更注重绘画、雕塑艺术的传习,每个寺院就相当于一所艺术学校。热贡艺人大多数自小进寺院当过喇嘛。 寺院中师徒之间亦多有家族、亲戚关系。热贡艺人起初散布于热贡地区十几个村庄,后来桑格雄上庄、下庄,年都乎,尕赛尔,郭麻日等五个村寨渐次脱颖而出,最负盛名。师徒习授父带子传,家家是画坊,人人是画匠,世代相承,俊才辈出,蔚然成人杰地灵之乡风,数百年绵延不衰。大约在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即清朝康、乾年间,达到辉煌绚烂的成熟期。这时,安多藏区的寺院数量与规模已经大致定型,艺人众多而活路却相对少了。热贡艺匠们便纷纷负笈外出云游,献艺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