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的艺术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30 新浪生活 |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流布于安多藏区的一个重要画派。藏传佛教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产生、沉浮、发展、融汇与演进的。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全藏迁都拉萨,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与尼泊尔赤尊公主为妃。两位公主各自从娘家带去大量佛教经典、佛像、法器等文物,还有许多汉地与尼泊尔的僧人、艺人与工匠。佛教遂从东、西两个方向正式传入西藏,经过与藏地本土原始宗教的长期斗争与融合,逐渐发展为藏传佛教。宗教精神需要通过视觉形象沁融于芸芸众生的心中,从而造就了宗教艺术。 作为弘扬佛教教义载体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是虔诚宗教信仰的形象物化。首先是与兴建寺庙而同步兴盛的雕塑与壁画,同时顺应在广袤藏地弘扬佛教的广泛需求,便于携带、悬挂与珍藏的卷轴“唐卡”随即迅速普及。现存能见到实物的壁画是拉萨大昭寺主殿二楼吐蕃时代的壁画。大昭寺于公元647年建成,历劫幸存的主殿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五十六年了。传说第一幅唐卡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自绘制的吉祥天母。缂丝卷轴装裱工艺则是文成公主进藏带去的工匠以宫廷装裱工艺适应佛事活动特殊需求参酌创制的。起初称为“唐卦”,后讹转为“唐卡”,约定俗成,遂以此名称流传。唐卡以特殊技法绘制于特制的布上,用锦缎精工装裱,天、地装配木质或金属、象牙等珍贵材料雕制的画轴,小幅精巧不盈尺,大可数十方丈。雕塑、壁画与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 藏传佛教艺术在漫长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成就。各画派互相影响、借鉴、切磋融汇而又各具特色。简而言之,从公元七世纪至十五世纪八、九百年间,在西藏有“排赤”画派(尼泊尔画风)、“蕃赤”画派(西藏主流画风)等画派先后兴起,共存并进延续至今。“蕃赤”画派又有前藏、后藏与“康赤”等分支。公元十五世纪以后,随着“黄教”崛起而兴盛的“曼唐钦波”画派,在“蕃赤”画派中居于主导地位。“热贡”艺术产生于安多藏区,是兴起较晚而汇综百家,流布很广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 元未明初之际,安多人宗喀巴进藏修行大成,于公元1409年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亦称善规派,俗称黄教),进行宗教改革,倡导严守戒律。黄教逐步确立了在西藏社会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结束了当时西藏社会长期地方割据和教派纷争的局面。绝对权威的宗教信仰,政教合一的社会环境,几乎是集中全社会的财富、全民族的智慧、大规模兴建寺院,促使藏传佛教艺术获得空前的发展繁荣,亦从多元纷呈趋归于规范化的模式,单向传习演进。几乎与此同时,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回青海传教、建寺,三世达赖喇嘛等高僧大德曾多次莅临青海,随行皆带来不少工匠与艺人。在宗喀巴大师的家乡安多藏区,塔尔寺、拉卜楞寺等格鲁派大寺迅速崛起,隆务寺等他派寺院亦纷纷改宗格鲁派,大举扩建。每寺皆需雕塑、绘画、建筑装饰统筹偕进,热贡艺术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