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旅游 > 正文

深闺人未识适时展玉颜的江河源文化(6)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13 新浪生活

  地区又与民族分裂势力、敌对渗透势力搅在一起。近若干年来,我国北方威胁缓解了。但西部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宗教纷争和领土争端并未消弭。当今洲际距离在缩小,国际化趋势在增强,超霸已向我们的西边、北边插手挤压;一些敌对势力总想趁机挑起事端;“藏独”、“疆独”分子并未睡觉;泛伊斯兰主义、原教旨主义、“东突斯坦”分子蠢蠢欲动。他们都不希望我们安宁地搞建设。总之,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固边,边固了才能邦宁。西部开发了,民族振兴了,才能进一步富起来强起来。同时,与周边邻国相互依存,共同安全,全面合作,共同繁荣,方可确保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西部开发不能也不会关起门来干,门开得越大,开发搞得越顺;开发得越顺,民族振兴实现得越早。

  (二)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民族振兴是全面的振兴,生产发展,社会前进,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并进行各领域的经济开发。人类生存环境要改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包括江河源)。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还草,不认真地反思历史,没有雄浑气魄是干不出来的。再不能为了眼前小利而污染水源空气,砍伐森林,破坏草原。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铁路、航空路、信息路,已经大干快上了。江河源文化在历史上之所以能放光彩,靠的是东西南北有通路,能交流。路通了,门开了,物资流动,资金流动,人才流动,信息流动,服务流动,想封闭也难,想停滞也不易,只有改革和开放,才能发展并发达。第一产业主要是“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牧业牧民同此)。不论效益农业也好,公司加农户也好,总之应从几千年种植文明开发史西进中总结历史经验,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适应”就是先进,农业种植业和林牧业,如何适应生态,天地人和谐,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人类自身系统和谐平衡,相互适应,造福于天地人。第二产业——工业。没有近现代工业,何来近现代文明?发达国家均赖于其工业发达。

  我们工业起步晚,应该起点高,注重“先进”二字。无论重工业、轻工业、信息工业,也无论国营的、集体的、民营的,还无论大型的、中小型的,各有各的优势,但都不能回避下列三点:市场经济检验,技术和管理是否先进,盈还是亏。说到底依然是用什么思想和用什么人搞工业,是走别人的老路还是创新一条路。第三产业,过去不够重视,现在已开始重视了,今后还应当更加重视。

  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相伴而行的就是文化振兴。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文明之林的。这里说的文化指的是大文化,主体的文化。例如,怎样生产是文化,如何生活也是文化,意识形态、各种制度、宗教信仰更是文化。文化有的是有形的,更多的则是无形的,有形的底蕴也是无形的。民族要振兴,文化要先进,应继承

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创新优秀文化,不但往后看,更要向前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在交流中前进不息,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史。文化交流中,先进文化被后进文化所吸纳,是客观规律。有些民族或部族,他们的原来文化淹没在历史尘埃中而不能与时俱进,何故?值得深思。以江河源文化而论,并不是一切都是优秀、先进的,有的需要改造,有的需要扬弃,有的需要发扬。例如,
神话
、童话是文化,但人们不是生活在神话、童话中,而生活在现实中。宗教与社会主义有适应问题,也有宗教信徒经济负担问题,五至六人供养一名宗教人员的现状应引起人们重视。

  先进文化的根子扎在先进的教育和科技之中,科教兴国兴民族。我们西部教育不发达,不先进,吃过的亏已经够多了。今后怎么办,不是智者也会有正确答案。当前担心的倒有三点:一是向后看的“传统论”。其弊在知古不知今,把死的当活的,文化主体错了位。二是向外看的“西化论”。其弊在文化主体的迷失,文化对象的错位。中华各民族才是中华文化振兴的主体。三是造假古董假文化。其弊在虚假变不成真,着眼纯商业利益必然会污染真正的文化。文化的沃土本来就在民族之中、人民之中,而不在天上,不在幽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河源文化不能停在一个历史之点上不向前进,那样将免不了枯萎。总之,西部文化振兴离不开西部各民族,离不开西部

  江河源文化地没有与她相连的河西文化、陇原文化、河套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等那样被世人所详知。其故何在?主要是由于其地理位置远离中国文化中心。研究中国史、东方史的国内外学人偏重中国内地,忽略青藏高原大陆腹地,以致对有异常辉煌地位的青海地区忽视了。 江河源文化覆盖区域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四川的包围之中,而且是各民族的交通要道。贯穿东西的丝绸之路从她的身边走过。从北方草原越过河西,经过河源,渡过黄河,走“河南道”,经甘南州,顺岷江而南下,也是一条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这两条走廊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北方草原的交汇地带构成一个中国西部大地上的交通十字。

    几千年来,许多民族东来西去,南来北往,走的就是这个大十字,青海就在这个五岔路口发挥着重大的独特作用。也可用下列比方:假如把她作为一位仰卧的巨人来看,头顶中亚,右手抵西藏和川西的高山巨壑,左手抵河套和北方草原,左脚延伸到黄河中下游,右脚置于长江流域,从益州直下荆州、扬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或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起十字路口作用的地方可以指出不少,但像青海这样在上古史、中古史上起五岔路口作用的地方,实属罕见。历史上许多民族迁徙互动,吸纳融合,多文化碰撞和交融,多文化共生和共荣,离不开这一头枕高原、脚踏平地及牧业区和农业区交汇的广阔地区。江河源文化之所以具有独特地位及独特性格和作用,就是由此产生的。

    文章来源:北京捷纳百川企业管理顾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青海的对外沟通(图)2006-07-25 14:49:20
青海旅游概况(图)2006-07-25 14:22:14
第三届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图)2006-07-25 14:13:01
组图:奔赴青海基层2006-07-25 11:31:04
中国体育报:第五个年头环青海湖赛已渐渐长大了2006-07-24 10:55:13
青海大学医学院与巴黎大学学术合作圆满结束2006-07-24 10:39:59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落幕 台北捷安特队获团体冠军2006-07-23 20:03:00
青海省部署“十一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2006-07-23 09:55:5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