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中国年味儿最浓的城(图)(2)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15 旅行家 |
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过年是兰州人的一场“浮世绘” 兰州文化里有一个关键词:光阴。它的基础含义是时光,但在本地方言里确凿的定义是:金钱。小偷的工作是“找光阴”,某些机关干部“混光阴”,暴发户“挖光阴”,小姐们在“撬光阴”,一般老百姓则是“拾个光阴”……“光阴”画出了兰州的浮世绘。 过了腊八,除了大包小包向家里抱年货,兰州人开始享受“光阴”了。西北天寒,人多爱饮酒,曾有人总结说兰州人“逢事必吃,逢吃必喝,逢喝必大。”更何况是年关呢。兰州街上“醉鬼”多了,饭馆、酒店的生意空前热闹,一股股人多势众的猜拳行令声如西北风弥漫在兰州上空。和其他城市的女人不同,兰州女人看着自己的男人划拳心里高兴,当男人喝醉了趴在她们肩膀上说一些醉三倒四的温柔话,她们就更高兴。因为女人“放松管理”,兰州男人勇于拿自己能喝说事儿,他们平日里不善言辞,沉稳甚或有些木讷,但碰到外地人,他们会自豪地宣称:“在我们兰州,一年能喝到好几个牌子的酒呢!”酒壮男儿胆,兰州的血性男人把平时没了用武之地的豪迈寄托在酒桌上,他们不虚伪,不矫饰,不排外,劝酒并不存着什么别的目的,只是仿佛不“放翻”或者“摆平”你,他们就不是男人。 兰州的酒场如战场,兰州男人都用大个儿的茶杯喝酒,曾有一份调查资料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兰州每年白酒的消耗量排名第一。兰州人的“野蛮好战”也曾经盛传一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诗说兰州“每个街角都藏着怀揣利器的小伙子∕每个姑娘都操着方言。”甚至有学者称兰州文化是一种“土匪文化”。事实上,兰州人不同寻常的“豪”是能寻到深根儿的。 兰州地区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创造了黄河上游辉煌的马家窑文化,同时也是中国青铜的发源地,曾出土了全国最早的钢刀。汉代兰州称“金城”,隶属凉州。身居边疆,凉州青壮男子都强悍勇武,善于骑射,朝廷常到此招募武士。汉武帝曾在凉州屯田移民,这些中原移民实际上都是被武装起来的农民,有十万之众。正是这样一个扛着锄头又扛枪的“农民兵团”牢牢巩固了汉代的边疆,并为当时远在长安的皇帝省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军费开支”。兰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东边的“口子”上,是汉王朝边防的重中之重,这个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早晨才送走霍去病西征的足迹,晚上又迎来张骞出使的身影。他们以兰州为起点,渡过黄河向西,翻越乌鞘岭,进入祁连山雪水养育的千里河西走廊,渐行渐远。这条今天被诗意地称为“丝绸之路”的道路,在岁月深处,却是一条大蒜和玻璃之路,是一条杂耍小丑和茶叶之路,是一条传教士和探险家之路,还是一条战争与媾和之路。当一捆捆丝绸充塞于途,它把一个叫“契内”(china) 的东方古国一下子推到了地中海之畔。 作为曾经的边地和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一个交融点,远的不说,仅元代、宋代兰州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就不计其数。兰州也因此养成了彪悍尚武的民风。“天津出混混,北京出青皮,兰州出夯客。”所谓夯客就是卤莽、好拼命的人。直至今天,人们仍能在兰州看到当年生活在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或军队的做派,比如,兰州人除了喜欢大碗大碗地喝酒,还喜欢大块大块地吃肉! 兰州人喜欢吃羊肉,而且是本地的羊肉,有名的青海羊肉、新疆羊肉他们是不太买账的。距兰州不远的靖远是兰州肉羊的供应基地。靖远和兰州一样位于水草丰美的黄河之滨,古代曾是羌、戎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因为县城附近的山里生长着柴胡、车前子、益母草、薄荷、甘草等多种中药材,山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放牧在那里的滩羊食药草饮泉水,肉质有很高的药用滋补价值,而且没有腥膻味儿。兰州吃羊的花样多,黄焖、清汤、爆炒、手抓、烧烤外,还喜欢吃羊杂。客人在羊杂摊子边坐下,摊主蒙着黑色盖头的妻子会拿起一个小碗,从热气腾腾的锅里舀起一些色泽不一奇形怪状的东西,配上清清的原汤,撒点蒜苗,放点辣椒递过来,再就上一个兰州大饼,三九天也能吃一头汗。 兰州的羊肉泡馍也是一绝,和西安羊肉泡馍大不相同。西安的馍是死面饼,兰州的则是当地一种经特殊发酵的发面饼,再放进姜黄(一种食用色素)和苦豆(一种有淡淡苦味的香草,晾干磨碎),单吃馍就香得不得了。西安泡馍自己掰碎后还要回次锅,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放好肉,然后就塞来一个大饼让客人自便。把腿一盘,扯一块饼,喝一口汤,很兰州的感觉。有人说,西安泡馍属于细腻型,兰州泡馍则是粗犷派。 喜欢喝酒吃肉的兰州人,质朴,豪爽,还有那么一点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