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5)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7:33  大河网-河南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安阳天宁寺

  观星台——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在中原大地的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也是“千古中传”的重要内容,不同时代的用于观测天

  象的建筑遗迹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张家泰(河南省古建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文学起源很早,而且起源地主要在黄河流域中原一带。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等先生认为:“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河南的考古工作证明了这一点,郑州大河村新

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陶器上绘画的太阳纹及与太阳有关的多种天象图案,反映了这里的先民们对天体变化的细心观察与高度概括能力;我省发现的不同时代建造的古灵台故址,多是用于观测天象的建筑遗迹。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城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北,创建于元代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也是世界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当时由王恂、郭守敬主持,在全国建立27个观测站,此台为其一,中国历代有许多天文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进行了大规模的历法改革,观星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它是至今仅存的一座元代天文台,又是这次改革的唯一实物例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天文学史价值和文物建筑价值。

  观星台的观测功能,一是观星,二是测日影。同时还有关于记时的铜壶滴漏所在位置的题记。是一座具有观星、测影和记时等项功能的天文台。

  元朝从至元十三年到至元十六年,先后四年的大规模天文测验,制定出一部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历法——《授时历》。今世界通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所求一年年度与《授时历》相同,而格里高利历的制定时间要比《授时历》晚了300年左右。由此可知,700年前的《授时历》是何等精确。这部授时历是在我国施行最长久的历法,历时达364年。正因为如此,作为与改革历法有直接关系的观星台,就备受国内外科技界、文物界的注意。

  古代建筑——美观与坚固的完美结合

  河南古建筑遗迹异常丰厚,现存文物建筑多达1000余处。遍布河南各地的古建筑美观而坚牢,不论是存留于地下的古代建筑遗迹,还是屹立于地面上的木构、砖石建筑文物,都充分显示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中原大地上由萌芽、成长、发展到形成的历史轨迹。

  杨焕成(省文物局原局长、研究员):建于北魏的砖构建筑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经历1400余年后,至今仍俨如擎天巨柱,巍然屹立于嵩岳大地;建于北宋初年的木构建筑济源济渎庙寝宫和建于宋代晚期的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经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后,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特别是木构建筑,其梁架、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部分,利用榫卯技术,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组合成庞大的建筑物框架,使整座建筑物美观坚牢,有效地抗御大风、暴雨、地震、水患等自然力的破坏,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显示了中原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尤其是在抗御地震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所造成的山崩地裂,房屋倾圮,人畜惨重伤亡的巨大破坏方面,显示出抗震性能良好的突出特点。

  砖结构建筑物通常是易遭地震破坏的。但登封嵩岳寺塔等古代建造的高大砖石塔却能抗御地震等自然力的破坏,它的奥妙何在?一是基础牢固;二是选择适宜的塔址;三是塔身的结构均匀对称。具有形体简洁、平面规整,结构均匀对称和连续性强等建筑结构特点,增强了整体性,使之有足够的抵御地震的荷载能力;四是大多数塔檐下,砌筑有呈封闭状的拔檐砖层,起到了近代建筑的圈梁作用,加强了塔身壁体的整体性;五是塔身的壁体都较厚,且高度一致,有的塔还设置有塔心柱和隔断墙等,减少了地震时塔身各部分运动的不协调;六是圆形塔或八角形、十二角形塔,不管地震力从何方向传来,它都能较好适应和抵御;七是宋代及其以后的塔,门窗位置逐层变换,避免了受震后垂直裂缝,增强了抗震强度;八是绝大多数塔的塔身诸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其面阔逐层收敛,使塔之外轮廓呈抛物线形,不但使塔体线条优美,富有秀丽之感,而且相应的使每层重量均匀减少,使整个塔体的重心下降了许多,大大有利于地震时塔体的稳固。

  此外,建材选料讲究,砖塔的塔砖则具有泥质细、火候高、密实度高等特点,如嵩岳寺塔的塔砖,单块最大抗压强度达414kg/cm2,远高于现代普通红砖的抗压强度;嵩岳寺塔身砌体的砖与砖间的粘合剂,既不是白灰浆,更不是水泥,而是黄土泥,但这种黄土泥经处理后掺入米汁类有机物,其粘合强度很高。使塔砖和粘合剂不酥、不碱、不脱落,再加上精心施工,提高了抗震性能。

  河南现存地面的古建筑,从东汉到清代连年不断,且石阙、石窟、寺庵、庙观、砖(石)塔、城垣、书院、牌坊、华表、石柱、天文台、园林、桥梁、会馆、衙署、陵园、祠堂、民居、水利工程等建筑品类齐全,多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给科技创

  新提供更多

  的可能

  自古以来,中原科技文化就比较发达,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今天,我们已进入现代科技时代,河南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同样拥有了骄人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屡屡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南召县人,著名的汉字信息处理专家王永民发明的计算机“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郑州中原显示技术公司的李超研制的彩色巨型显示屏,被称为“中国第一屏”,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2000年中标奥运会悉尼足球场、棒球场彩色大屏幕和奥运会配套显示屏项目——墨尔本市中心广告显示屏;滑县人李官奇,从榨过油的豆粕中,神话般提取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并拉丝成线、纺纱成布、染色成衣,让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原创技术,结束了世界人造纤维发明史上没有中国人名字的缺憾。

  又如,省农科院的“郑麦9023优质专用小麦”和“鸡传染病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分别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的“超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刚刚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郑红专夫妇研制出的“二维控制挠曲度轧机”从根本上解决了轧机技术世界性难题……这些重大成果和专利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正在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着有力的技术和智力保证。

  此外,还有新乡金龙铜管在技术方面等的创新与突破,都在中国科技创新方面写下了浓笔重彩的篇章。

  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都来自科学家艰辛的探索,它需要科学家宝贵的品格——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踏实的作风;需要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需要全社会良好科技环境的孕育和滋养。所以,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以及科技环境的营造,对于我们今天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用全社会的努力,让科技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和改变。⑦4

  我国最早的失蜡铸件——铜禁

  淅川出土的编钟

  开封山陕甘会馆

  安阳天宁寺塔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