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4)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7:33  大河网-河南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开封山陕甘会馆

  经考古发掘所知,钧瓷所呈现的釉色大致可分: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和鹦哥绿等,不同釉色,不胜枚举。它在我国陶瓷工艺科学技术和美术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意义重大。古人曾有诗句赞颂:“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无论是钧瓷还是汝瓷都充满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极高的艺术品位,饱含着时代的美学精髓。总之,汝瓷与钧瓷的烧制唯我国所独创,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两朵并蒂莲花,两颗璀璨明珠,国之瑰宝。

  地动仪——至今没能企及的高度

  两汉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均处于一个上升期,生产力的大规模推进,财富的多方面积累,国力的强盛、疆域的开拓、民族的融合,特别是对自然的探索,都使得汉人有了宽广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同感。汉代思想家首先提出的“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社会之理想。使汉代文化有了百川归海的大气和丰厚。这种氛围和背景为地动仪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李宏(河南博物院研究员):汉朝历时400余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样的背景为当时的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首先人们对地球构造和天体运行的认识更加接近实际,浑天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王充提出了

地震源自地壳自动的理论,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所有这一切使地动仪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一伟大的创造,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从张衡手中应运而生。

  公元78年出生的张衡,是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人,作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他在天文学、气象学、数学、机械制作以及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成就,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郭沫若曾赞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个验震器。张衡制成地动仪后,将其放置在洛阳城南的灵台上,进行观测。遗憾的是地动仪制成后,沦落乱世而不知所终。现在只能从《后汉记》、《后汉书》等文献简略的记载中推测它的原貌。记载的大概意思是:地动仪用铜铸成,外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盖。内部有都柱,都柱旁有八道,并有精巧的传动机构。地动仪外部有八条口内含铜丸的龙,下有八个张嘴的蟾蜍,遇有地震,内部的机关会被触动,使龙口之丸吐出,掉入下面的蟾蜍口中,发出激扬的振声。由于只有一个龙吐丸,而其他的龙头不动,观测者根据龙珠掉落的方向,可知地震的方位。有一次,一个龙吐丸但是人们没有感觉地动,洛阳的学者都认为候风地动仪不能验震,但是过几天,报来陇西地震的消息,于是人们都叹服地动仪的精妙。从此以后史官开始依此记录地震的方位。

  张衡地动仪从发明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其神奇功能激励着一代代学人的探索、研究。自宋代开始,中外学人凭借这不足二百字的记载,苦苦寻觅地动仪的原貌,一代代学者留下了不可泯灭的探索足迹。但是,目前地动仪的复原,只是科学复原地动仪一个阶段性的突破,许多

未解之谜,如地动仪的内部构造、外观造型、验震原理等都足以使地动仪的科学复原课题,成为对古代科技探索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