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的方式生活 文绉绉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32 精品购物指南

  戏妆的化妆时间很长,大约需要3小时左右,穿行头又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扮青衣还好些,倘若是刀马旦,行头非常沉,穿起衣服就像戴上枷锁一般,四肢都是僵硬的,就别提舞台上演员还要连唱带打,现在想想真是不容易。

  拍照时,老师还要从旁细心指导,如何亮相,怎样摆姿势,一招一势都颇有章法。拿着照片给朋友们看,从大家羡慕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表情里,我看到了大家的梦想。

  私塾 一脉馨香远播如兰

  关于私塾,我们调侃最多的是先生的迂腐,抨击最多的是体罚的残酷。当我们走出学校,脱离开了带有强迫学习性质的环境之后,我们竟然开始怀念私塾——这种即发起即组织即成课的授课方式。于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又听到了最文雅的关于私塾的说法:自《千字文》中来,似兰斯馨,欲以国香譬喻各种古典文化神韵,一脉馨香远播如兰。

  斯塾

  此“斯塾”非彼私塾,不以功名进考为目的,不以求学入榜为目标。不是印象里古板的集体朗诵,不是强记硬背,先生在台上讲,学生在桌边听,就是这么简单。课堂之上,笔记亦可,录音亦可,只听讲冥想亦可。授课内容从中国古典文学到外国文学,从古典建筑学到书法赏琴,内容并非艰涩难懂,从某种程度上说,某方面的某些知识针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加强,可能是普及。

  子曾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再曰,三人行必有吾师。

  用这三句话来概括国子监胡同里一承茶舍的“斯塾”再合适不过。“斯塾”在一承茶舍落户一年有余,每周日上午10点至12点授课。以前的老师是“斯塾”的创办者,现在又有长期来“斯塾”上课的人从学员身份转化成为老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斯塾”每周授课内容不同,有时候是纯正的国学,有时候是外国文学。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在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里,与那些纯正的艺术相接触都是美事一件。肯在那里坐上两个小时的人多数对国学或者其他文学艺术有些了解。而成年人的私塾与少年私塾不同的是,它起到的复习的深刻作用比普及作用更加强烈。每节课结束之后,上课的人通常不会立即散去,而是围坐在一起讨论刚才所听到的、想到的,气氛比捧书苦读去考学的时代还要热烈,朋友就是在这种志同道合的碰撞中结交的。

  地址:国子监胡同一承茶舍

  绣坊 绣尽心中温情

  如果说四千余年的汉服文化还能和国学靠上边,那么苏绣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太卑微了。这样细致的东西怎么能和宏大的国学挨上呢?其实不然,古时的传统经过上下几千年流传到现在,如若还有保留,那么它就是价值无限了。

  苏绣发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苏州女子性情柔婉,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绣出的绣品就以针脚缜密,针法活泼,人物逼真传神而出名。传统的苏绣作品,绣稿多出自画家之手,艺人根据不同的画稿,运用苏绣针法、色彩进行艺术再创造,画绣结合,是苏绣名品的内涵所在。现今的苏绣虽不能幅幅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基本特征还是存在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