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滋养的成都情调(图)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18:59 旅行家 |
成都情调 俗话说:“少不入川”,就是怕年轻人到了要啥有啥的“天府之国”容易安于享乐。而近几年,媒体封榜的“第四城”、“中国最幸福的城市”,又表达了众多国人、尤其是排在“第四城”前后若干城的“城民”对这个滋长惰性的城市不但认同甚至向往的心理。 其实,懒惰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只不过成都人把这种天性发挥到了极致。把平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实需要一种功力;把时间当成Nothing随便挥霍其实很需要勇气。到了成都,学习什么叫“人之初,性本惰”的道理,看成都人如何吃喝玩乐,其实比看风景、访名胜更有滋味。 成都人不在家,就在茶馆;不在茶馆的塌椅上,就在茶馆的麻将桌上 从前,一个富翁到海边旅游,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于是他心里不舒服了,他对渔夫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应该去多打点鱼,这样才可以多赚点钱。”渔夫没有动弹,反过来问富翁:“赚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富翁说:“为了过上幸福享乐的日子,为了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夫笑了笑,回答:“我现在不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想法。有人说,这个故事简直就不合理,富翁的太阳和渔夫的太阳一样吗?渔夫想不晒太阳都不行!也有人说,噢!这个渔夫简直就是智者,他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后面这个人,90%是成都人。 “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 百多年前,大学问家黄炎培就这样描述过成都人。长街与茶肆好似成都的两条“城脉”,一个茶馆就是成都社会的一个缩影,出没的是三教九流,长衫客、短衣帮都混在一起喝盖碗茶、摆龙门阵(侃大山的意思),国家大事、街坊琐事、八卦奇谈、谣传怪论,无所不有。到了茶馆,不管“西富东穷”(老成都,一般的商贾官宦落户在城西,东西两处比对鲜明,西城长街胡同里出入的是长衫客,东城街道巷子中穿梭的是短衣帮),个个都是“袍哥人家”,嘴里骂的是“给老子、龟儿子”,但都只不过是耍嘴壳子,很少“扯皮撒气”。(真的生气发火) 在成都,单从生活方式来判断某人的经济实力有点难。开私家车的不一定是富人,站在路边吃几毛钱“串串”的也不见得是穷人。成都“富人”和“穷人”的生活理念十分接近——“该做啥子就做啥子,绝对不亏待各人”。说白了,就是懂得享受,保持张弛有度的心态,在工作与休闲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对“生活原本就不是一味地想赚钱,不是单纯地吃饭睡觉”的道理,成都人理解得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要深刻,执行得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要有效。所以,成都在去年《瞭望东方周刊》对中国大城市幸福指数大拼比中名列前茅。 成都人与伟大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札克有一拼。巴尔扎克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成都人说:“我不在家,就在茶馆;不在茶馆的塌椅上,就在茶馆的麻将桌上”。 成都人喝茶晒太阳就像巴黎人泡咖啡馆一样,是生活态度和生活内容。法国人喝咖啡如吃饭睡觉,是不能耽误的,就像上班打卡。而成都人悠哉悠哉地泡茶馆,东拉西扯地“侃大山”,消费的不是茶钱而是时间,过的不是茶瘾而是生活。一个连同“生活方式”都属于文化遗产的城市,一个从骨子里就渗透着“休闲”的城市,冷落“时间”就是“硬道理”。 诗人翟永明说:“成都很巴黎”。为这话,不少外埠人还“扯皮撒气”地辩论,可成都人才不管有没有“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有没有巴黎风骨。有那番争道理的时间,他们早到府南河边的茶馆喝茶,吹风,看杨柳了。 在成都,喝茶不在于地方,不在于和谁喝,也不在于消暑解渴,而在于享受过程。喝茶和晒太阳一定要同时进行,仿佛只喝茶不晒太阳茶水无味,只晒太阳不喝茶身体会干枯。在府南河边的露天茶园翘起二郎腿,或者肆无忌惮地把腿放在另一把椅子半躺着,和在巴黎喝露天咖啡一样,在“看”与“被看”的艺术中,任凭光阴随杯里升腾起的热气一起晃晃悠悠地飘散。 在午后的阳光下喝茶,昏昏欲睡……醒来后发现脱在椅子边的鞋不见了。这时,一个憨厚的老实人提着一双擦得睁亮的皮鞋走过来:“老板,鞋擦好了,就一块钱。”这时,你心里再是有气,也让他被太阳晒得红彤彤的脸上堆满的笑容给逗乐了。不管你是不是老板,一块钱就是tips,让脏鞋变新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在成都茶馆,享受“老板”待遇还有10块钱掏耳朵,10块钱做推拿按摩等等。去了成都,用一个下午卧躺椅,品香茗,晒太阳,偶尔“南霸天”、“黄世仁”一下,再勤奋勤俭的人也理所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