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宗教信仰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50 新浪生活 |
作为藏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派系之一,是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形式。吐蕃时期开始由天竺和汉地传入,形成于10世纪后期的西藏,13世纪中叶开始向蒙古和内地流传,因此除了藏族以外,蒙古、土、裕固、纳西等民族也信奉藏传佛教。汉语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自7世纪中期至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禁佛时期,称为“前弘期”;接着在一个多世纪里,佛教在吐蕃(西藏)本土基本绝传,称为“黑暗期”;而从10世纪后期(978年)藏传佛教在吐蕃基本形成开始,则进入了“后弘期”。 藏传佛教有以下主要特点:(一)在信仰抉择上,侧重密宗。(二)传承各异,仪轨复杂繁多。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当派等前期四大派,还有希解、觉宇、觉囊等较小的派别。其中噶举派又分为香巴噶举和塔波噶举两大系统。塔波喝举又分为“四大支”和“八小支”等众多派别。(三)喇嘛享有特殊地位,成为整个藏传佛教组织系统的核心,佛教徒们对喇嘛往往敬若神灵。(四)藏传佛教在十分独特的活佛转世过程中曾产生达赖喇嘛的政教合一统治模式。 苯教 藏语称“苯波”,俗称“黑教”,是西藏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后藏阿里一带,后传到西藏各地。其特点是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的神鬼精灵和自然物,尚巫术,在吐蕃王朝前期曾占统治地位。7世纪佛教传入后,苯教与佛教长期斗争,8世纪后,吐蕃王室兴佛抑苯,苯教势力渐衰。后吸收佛教部分内容,成为类似佛教的一个教派。一般把受佛教影响较深、变化较大的称为“白苯波”,把处于偏僻地区、保持原来特点较多的称为“黑苯波”。 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佛教的一支。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是西藏地方化了的佛教。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奉佛教。佛教在同当地苯教的长期斗争中得到很大发展。到9世纪中叶,赞普朗达玛兴苯灭佛,是谓“前弘期佛教”。10世纪末,佛教在藏区得到复兴,是谓“后弘期佛教”之始。13世纪后期在元朝的扶植下,上层喇嘛开始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并传入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有译为藏文的完整的三藏经典。有其独具特色的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红教)、噶当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在中国主要传播于藏、蒙古、土、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