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不是性特区(组图)(3)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10:11 新华网 |
关于家庭:大家庭里妈妈不止一个舅舅承担父职 摩梭人称自己的母亲为“阿咪”(妈妈),所有中年妇女,不管未婚、已婚,是否生育,一律称作阿咪。比自己妈妈年纪大的称大阿咪,小的称小阿咪,摩梭人没有母亲与姨妈之间的二元对立,没有私有产权的唯我与嫉妒逻辑,天下母亲皆我母亲,众生子女皆我子女。 在泸沽湖,17岁的姑娘格汝永珍。她的家是一户传统的摩梭人大家庭,全家15人,“当家人”是家里最有权威的祖母,祖母有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再下面就是格汝永珍等六个兄弟姐妹。 格汝永珍说,祖母的二女儿是她的亲生母亲,摩梭人称为妈妈,对妈妈的姐姐和妹妹,分别被称为“大妈妈”和“小妈妈”。“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我们都是妈妈们的孩子,她们对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中,尊敬和孝顺大家庭中的老人是孩子们最大的职责,这种孝道对他有的妈妈和舅舅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孩子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孩子。格汝永珍的“小妈妈”今年40多岁仍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格汝永珍说:“她不想要孩子,因为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呀。” 也正是这种观念,摩梭人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泸沽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和明芳介绍,目前摩梭人的人口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只增加了36个人。“男掌礼仪女掌财权”是摩梭人大家庭的特色之一,都是由祖母或者家中最能干的女子充当“当家人”,而“舅舅们”则从事经商等活动,但舅舅们赚的钱都要交给大家庭的“当家人”进行统一分配,而不是交给他走婚的对象。舅舅们尽的责任也是给大家庭中的孩子们,而对他们的亲生孩子则在原则上没有抚养的责任。 在格汝永珍的大家庭中,孩子们的父亲都不住在家里,住在家里的是格汝永珍的舅舅们。格汝永珍说:“我有5个舅舅,一个舅舅到寺里当了喇嘛,平常就住在寺庙里。另外四个舅舅晚上‘走婚’,白天都是住在大家庭里。在摩梭人的传统大家庭里,平常由舅舅充当父亲的角色,给孩子们以父爱。正因为这样,我们这里老人不必担心被抛弃,而孩子也可以得到超过普通家庭2、3倍的父爱和母爱!” 摩梭 母系氏族的最后一块“活化石” 历史脉络。摩梭自称“纳”或“纳日”,为古羌族的后裔,古代为游牧民族,从青海一带放牧南迁,战国时期移至甘肃东南、川西北、川西南一带,后迁至川西南,后汉时称为“么些”。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摩梭人已在云南、四川交界的永宁地区泸沽湖一带定居1500多年。摩梭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部落社会、氏族社会,1253年忽必烈南下,改革为土司制度,后随藏传佛教的传入,逐步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统治体系。1956年云南宁蒗县实行和平协商民主改革,废除土司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至今摩梭人约有3万余人。 泸沽湖位于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交接处,海拔2690.8米,平均水深40米,能见度达12米,是没有污染的高原淡水湖,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和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家庭结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母系家庭,血缘以母系计,财产由女性继承,子女永远和母亲居住和生活。家中舅舅负责宗教礼仪等活动,母亲掌管家里的经济开支,没有父系血统的成员,只有外婆、姨妈、舅舅、舅爷、兄妹等。家中男女实行分工,男的从事重体力活以及经商或副业,把经济收入交给祖母或母亲收存、支配,女人承担大部分农活、料理家务、生儿育女等。母亲孜孜不倦为全家人操劳,是家庭中最辛苦、最有责任感、最受人尊敬、最伟大的。家庭成员和睦、互敬互爱,家庭和谐是摩梭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尊老爱幼是其中的关键,摩梭老人所享有的尊重和孝道,是其他民族不能比的。摩梭人的家庭较外界更稳定,3000多年来他们很好地经营着自己的社会,现代人为何不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