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菜必吃榜-炸酱面(1)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17:05  新浪生活

  在北京,以“炸酱面”为特色的北京风味餐馆不少。炸酱面原本是北京普通百姓的饭食,过去中高档饭馆不卖,只是“二荤铺”、“切面铺”有售。

  面条不仅适合家常食用,如遇婚丧嫁娶等活动也能上桌,俗称“炒菜面”(限“打卤面”)。吃炸酱面最能体现北京人豪爽开朗的性格。一大碗面条浇上酱,来者不拒地盖上各路菜码,颇似好汉聚义梁山,再加点醋一拌,就着大蒜,很有几分江湖豪气。

  [妙手成菜]炸酱面讲究“小碗干炸、时鲜菜码、小把抻面”。

  “小碗干炸”,以黄酱为主,适量放点白糖,也有的放甜面酱。猪肉选肥瘦相间的“前臀尖”或“硬肋”,高档的可选“里脊”。把肉切成小拇指肚大小的肉丁,用猪油炒,油要大。温油煸炒后放酱,把酱和肉丁炒散,加白汤(即白肉汤),微火继续咕嘟,不时翻炒,以免煳锅。直至酱色发黑,肉香酱香融合即好。如因酱干加白水,则是外行,地道的炸酱不加水,加白汤。

  “时鲜菜码”是说在不同季节吃当时应季的菜。春季吃香椿、青蒜、豆嘴(刚发芽的青豆)、小萝卜缨等;夏天吃黄瓜、扁豆、新蒜、豌豆。其他如小萝卜、水萝卜、芹菜、莴笋都可应时入菜。切丝、切条或切段。掐菜(即掐去两头的绿豆芽)和黄豆芽则是常备菜码。

  “小把抻面”是北京炸酱面一大特色。面条现在大多是压面机压制,炸酱面要说好吃还是手工抻的。抻面按面条的粗细及形状分为“板儿条”、“鸡腿”、“帘子棍儿”、“韭菜扁儿”、“一窝丝”等,炸酱面大多选用“板儿条”、“鸡腿”,吃起来筋道。

  抻面分为和面、醒面、遛面、出条、出面等几步。每次约抻三斤(干面),称为“一把”。

  “和面”:“面条面”要比“烙饼面”硬一点,适量加些盐和碱,“盐是骨头碱是筋”。面若和得好,讲究“三不粘”:不粘缸盆、不粘案子、不粘手。是师傅还是“力巴”(学徒工),一和面就看出来了。

  “醒面”:充分揉和后放置十分钟,使面筋质被唤醒,面质柔韧。

  “遛面”:面醒好后在案板上搓成粗条,手握两头一边上下悠动一边抻开。抻至适当长度双手并拢拧一下,使面垂直折合拧成麻花形,趁势把左手的面交到右手,左手则抓住面的另一头继续悠动抻开。几十回合后,面劲柔韧,不再发板即可。这绝对是个技巧性的力气活,还颇具观赏性。

  “出条”:遛好的面放在面案上,撒干面以防粘连。再按照遛面的方法抻,左右手折合一次为“一扣”。每抻完一扣都要撒干面。抻完4扣备用,此时一把面抻成16根粗条。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