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布泊 大漠深处的桃源记忆(图)(2)http://bj.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4:05 中国民族报
罗布人史话 据说,400年前,孔雀河突然改道,于是罗布人开始溯流而上,来到喀拉和顺湖、台特玛湖一带。清朝末年,罗布人迁居“阿不旦”。当时,沙漠中罕有人烟,阿不旦虽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却是给探险家补充给养、寻找向导、雇用驮马的基地。 公元1757年,参赞大臣阿喇纳追剿乱兵,在沙漠的海子里发现了这些“土著人”,并奏报朝廷:“罗布淖尔回人古尔班率喀拉库勒、萨达图、喀喇和卓三处千余人输城投顺。其中,喀拉库勒、喀喇和卓各五百家、一千余罗布人。”从此,罗布人有了纳税的义务,征税时,清廷税官夜晚在海子边举火为号,于是,罗布人划着独木舟纷纷从芦荡而出,每户交纳两张水獭皮作为全年的税赋。 清朝末年,作为独立形态的罗布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开始与外界交往和融合,生活不再局限于打鱼和放牧,有时也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撒上一把麦种和玉米粒。到了秋天,他们把收获送给商贾,换回面粉,调剂生活。 200年前罗布人部落发生了鼠疫,罗布人大量死亡。于是,他们离开家园,四散迁徙。据说,一部分迁到了米兰,一部分迁到了洛甫,另一部分西迁至尉犁等地。 经过了几百年的颠沛流离,这些罗布人终于在尉犁的喀尔曲尕、墩阔坦等地找到了新的“阿不旦”。这里位于塔里木河中游,每当洪水来临,低洼的地方便是一片汪洋。 大鱼的记忆 无论在米兰镇,还是尉犁县墩阔坦乡,问及食物,罗布人总是这样一个答案:吃鱼。 罗布人的饮食以烧烤为主,他们的主食是鱼。他们捕鱼的方法也很独特:早期,罗布泊水中大鱼成群。春天,他们会在塔里木河开一道口子,引导河水裹带着许多鱼类流进低洼处,水满后,再把口子封堵起来,于是形成“人工湖”。经过一个夏天鱼类被养得肥壮,长出了鱼油。这时,有的人工湖水域被蒸发缩小,下面剩下的都是大鱼了,罗布人就下到湖中,把一条条大鱼拖到岸边;如果湖水未减,罗布人就再次扒开口子,于是河水再次灌进湖里。这时,罗布人便在口子处设下鱼网,一条条大鱼会不请自到。其它时间,罗布人一般用挂网和渔叉捕鱼。他们把捕获的鱼堆在村口,在场的人随意取食。罗布人吃鱼的方法极其有趣,不着盐巴,在火上烤着吃,或晒干了吃。他们点起篝火,把鱼一剖为二,用红柳条插在火堆旁烘烤。他们夏天吃鲜鱼、冬天吃干鱼,他们把熬鲜鱼剩下的汤汁当茶喝,吃鱼时从不刮鱼鳞,而是边吃边剥鱼鳞。 罗布荒原,生长着繁茂的罗布麻,罗布人用这种麻做成渔网。除了制渔网外,罗布麻花叶还可以泡水当茶饮。据《本草纲目》等古药典记载:罗布麻有平心悸、止眩晕、消痰止咳、强心利尿等功能,因此,罗布泊地区的百岁老人很多。 海子里的交通工具,称为“卡盆”。罗布人将大小不等的整根胡杨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罗布人从不用帆,却能巧妙而有力地划桨前进。若在广阔的水面上,他们惯用的姿式是跪下划桨,若身处稠密的芦苇丛,则站立划行,以便观察四周形势,当他们站立时,木桨则笔直如壁崖般插入水中。独木舟若不用,罗布人将它拉到岸上,船底朝天搁着,在上面洒些水,以免裂缝,尽管这样,据老人讲,一只独木舟也很少能用上10年以上。因为河水激荡得厉害,波浪时时在独木舟四周咆哮,而且卡盆的使用频率实在太高,罗布人出门便是水,聚会、走亲戚只有坐卡盆。 沙漠最后的打鱼人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断流,许多罗布人不再以打鱼为生,他们有的放牧牛羊、有的种植棉花、有的开设店铺……而真正生活在沙漠中打鱼的罗布人却很少了。阿不冬要算是沙漠中“最后的打鱼人”,沙漠中的神女湖就是他的“海子”。海子由几十汪水域连成一片,北面是沙山和塔里木河,南端是大沙漠。海子里有数不清的大鱼,阿不冬一天可打一二百公斤。他们在此搭建了一座芦苇草房,又拉上一根铁丝,系了一只卡盆,这是过河的工具。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