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头古窑 摇曳千年的窑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0:53 国际在线

  

尧头古窑 摇曳千年的窑火(图)
建于清道光十四年的馒头窑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尧头陶瓷是上榜的六家陶瓷类代表作之一。相比于同时上榜的景德镇等声名中天的古官窑,隐没于陕西省澄城县民间的尧头瓷似乎风头稍逊,毕竟它从未进入过中国陶瓷史,此前也从未被古陶瓷研究界所关注。但近几年,各路专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络绎而至,尧头古瓷曾经的亮色渐渐显现出来……

  这里是渭北高原的澄城县尧头村的古窑场。千百年来,这里所烧出的一件件或黑釉或青釉的缸、盆、碗、炉、罐、瓶、灯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一个民窑,民间需要什么,就烧制什么,与达官贵人的意志无关。粗犷的器型、厚重的质地,使它显得“粗朴耐用”,而在前来考察的专家那里,就成了“纯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他们蹲在瓷片堆里半天地翻呀捡呀,有时能挑出个小瓷片,就简直高兴得不行!”澄城县文化馆馆长吴来宝,描述着许多专家来到尧头后的神态。

  尧头烧瓷得天独厚,附近就是淙淙不断的洛河水,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随处可挖,而处在“渭北黑腰带”的尧头,“腰”上更是“缠”满了煤,水火俱备,烧瓷自然方便。尧头镇古称窑头,因瓷窑而得名,由于古圣人尧与“窑”读音相同,久而久之便用“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替代了原先的“窑”,一直沿用至今。

  “万道玄云矗绛霄,祝融烧炭鼓尖敲。铸来白碗胜霜雪,奇喜休夸汝宅窑”。清代

雍正年间解元游德的诗句,描绘了尧头窑场昔日盛况。曾经人烟辐凑、客商如流的古窑场,现已剩不足三十户人家。目前全村仅有三孔窑还在烧瓷。站在沟边,望着苍茫浑黄的远方,不禁慨从中来。

  尧头村里有周、李、白三大姓,村西边的土城门上,写着“周家洞”。远近闻名的窑工周铁怀就在这座城门外。

  “这人现在是我们的宝贝!”走进阴凉的窑洞,吴来宝指着一个正埋头做泥坯的汉子说。汉子正是名人周铁怀,今年五十五岁,他抬头一笑算是致意。1966年初中毕业的周铁怀,从1982年开始学艺,至今已经烧了二十多年的瓷。“从取土开始细算起来,每个小碗有72道工序呢!”周铁怀说。

  尧头陶瓷技术都是家族世代祖传,周铁怀就从祖辈手里接过了一件传家宝,是雍正年间的一个狮子模具,他还特意仿制了一个模具,以防模具万一破损。烧瓷绝非易事,先取高岭土矿石粉碎,投入水池浸泡数日,再搅拌成浆,分池沉淀;粗泥制瓮、盆等大件

瓷器,细泥做碗、碟、罐、酒具等精细瓷器。

  周铁怀一边说着,一边双手翻飞,这是他刚忙完夏收后赶制的第一窑活。妻子在窑外帮他上釉,双手捏起小罐往兑好釉液的桶里蘸一下,然后迅速翻转过来,旋即晾在一旁。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