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西伯利亚死亡之湖的恐怖面纱(图)(4)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5:18 中国科学探险 |
风大浪急,船只左右摇晃,人很容易掉进湖中。科考队也反复强调安全纪律。然而在上船的第二天,我就经历了一次险情。17日凌晨2点,考察船停船休息。我马上拿起传输设备走上甲板准备传稿。突然,一阵大风将海事卫星的一段连接线刮掉,我连忙一路小跑将其抓住。由于跑得太急,脚底下一滑,重重摔倒,距甲板边缘只有几厘米。当时船摇动得十分剧烈,船栏杆只有一米多高,如果我的重心再高一点,动作幅度再大点儿,肯定会被惯性甩到贝湖里。我一手死死地抓住船的护栏,一手抓住海事卫星连接线。一旁忙碌的另一名科考队员赶忙跑来将我抱住。我们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贝加尔湖还有两外两个名字:“凶险之湖”、“死亡之湖”。贝加尔湖的历史就是一部沉船史。1702年9月14日,风暴掀翻了往乌索利耶送钱款的大舢板。1890年,“沙皇皇储”号汽船在暴风雨中沉入湖底。19世纪末,一队运送银货的雪橇商队从冰面上沉入深渊。1900年10月,商人济良诺夫乘船赴他国做生意,连船带货在风暴中沉没。1903年8月9日,湖面上剧烈龙卷风一天之内使40余艘驳船沉入湖中。 仅2003年,在奥里宏湾一个不长的湖段,俄紧急情况部的巡逻队就发现了100多艘(辆)沉没的快艇和汽车。所以在天气恶劣、湖面风大浪急的时候,为确保行船安全,湖上船只一般都是白天行驶,夜间停船休息。但此次科学考察时间紧,项目多,任务重,科学探险考察队船只只能昼夜兼程,以方便科学家随时采集各种样本。白天,科考队员或在甲板上取水样,或使用设备从深海里捕鱼开展研究。晚上,大家则坐在一起交流科研成果。 我们乘坐的“卡罗号”是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的大型专业考察船,平日里行驶速度较快。此次科考队上船后,怕中方队员不适应,船行速度特意趋缓。但由于科考船摇晃得很厉害,好几个科考队员们严重晕船。中科院植物所郭柯教授头晕目眩,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数次呕吐。 夜间行船时,个别队员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失眠现象。为消除一些队员的顾虑和紧张心理,俄方专家不时与中方队员聊天、开玩笑,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船长和安全员还给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安全常识。在大家的互助协作之下,湖面考察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当船长告诉大家,科考船已顺利穿越贝湖“危险地带”时,全体科考队员报以热烈的掌声。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专家卢扎宁幽默地说:“你们是来俄考察的中国科学家,是贝湖热烈欢迎的贵宾,湖里的神仙保佑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