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行高海拔去不了西藏去灵山(图)(3)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20 新京报 |
![]() 快乐的游人 夏天旺季的时候,每天能带游客上山四五趟,每趟挣个80到100元,到十月下旬以后淡季的时候,每天能有一趟生意就不错了。这些爬山的马能活20年左右,马老了,我们就不管它们了,把马放到山上,任其自生自灭,但绝不宰杀。驮人上山很辛苦,干了一辈子的老马死在山上以后,我们发现了就会把它埋掉。 虽说这里的风景很好,但村里的孩子只要有本事还是出去好,像我们这样每天牵马上山,没什么出息,就是混口饭吃。 敲边鼓爬上 北京的屋脊把烦恼扔得更远 去西藏是眼下的热门话题,不过,因为人多、车少、价格贵而赶不上这趟儿的话,就去灵山吧。 灵山别称北京的小西藏、首都屋脊,雪域之王牦牛在草地山间散步,路边的玛尼堆和煨桑炉星罗棋布(“煨桑”即祭礼烟火,祈福益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店铺的白墙上写着藏族的六字真言。每年七月初,这里都会举办藏族风情节,可惜我们这次来早了,没能看到锅庄,没能饮到奶茶,只能转动经筒以求平安。 灵山号称“小西藏”并非空穴来风,当地村民说这里的雪季比北京别处都长(气温比北京要低10-12摄氏度),六月飞雪不算稀奇,往往北京城下雨,到了灵山就变成飘雪了。去年和今年五月份都下过雪,草都长一尺高了,愣叫雪盖了。从灵山回来后,我采访了京西旅游总公司灵山景区的总经理助理胡兵,问起灵山与雪域高原的渊源,原来其中还真有不少故事。 灵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青藏高原有相似之处,无论是地理还是气候都适合西藏独特的植被种群的生长,1995年,在青藏高原研究了一辈子的生态科学工作者徐凤翔回到了北京,经过多方寻觅后,定在灵山建一所西藏博物园,引种西藏特有植物,继续开展那称为高原“小木屋”的年轻的高原生态事业。她在灵山试验引种了西藏河谷、半湿润地区物种,并提出了在石质山地应该重草、重灌、重乡土的生态保护理念。让灵山海拔2300多米的河滩坡地改变了模样;灵山与西藏的渊源还不止这些,从1982年引进第一头牦牛到1985年十世班禅为北京送来了3头怀孕的牦牛放养在灵山。如今,青藏牦牛在北京的天然繁衍养殖场———灵山,已有百十头野生放养的牦牛,在首都屋脊自由自在地生活。 了解了这些再来欣赏灵山的高山草甸,那种冲击力与震撼力更大。看到山上整片的绿色突然映现在眼前,叫人不由得有一种想像风、像鸟振翅起来的感觉。当我们在灵山草甸上手舞足蹈、凌空腾跃的时候,那种无拘无束、渴望飞翔的感觉是如此强烈。 如果爬20层楼的楼梯,会叫人心怀恐惧,即使坐电梯也觉得乏味。这种机械式的上升运动不会给人带来好感,但比20层楼高得多的灵山却不会让爬山的人觉得厌倦。虽然也有长长的阶梯通往山上,爬山的人却不必拾阶而上,因为山坡上全是碧绿厚实的草地,踩着草地爬山更有一番自然情趣。不管是坐缆车、骑马,还是挑战自我意志的攀爬,灵山总不会让人失望。一路上风光无限,有美丽的白桦林、黄草梁,要是你的视力好的话,远远望去或许还能看见那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据说灵山的六郎峰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现在长城的遗址仍有迹可寻。面对秀美的山脉,如果不能把烦恼扔得更远,就爬到高一点的地方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