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3)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1:22  大河网-河南日报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

  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

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先秦时期中原便有了端午节俗。中原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叶插在门上以避邪。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源于最早流传于中原的“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因参加活动者都是青年女性,故又称为“乞巧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源起也是说法不一,古代中原民间多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说。在这一天,有出游、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避灾避难的风俗,故又称“登高节”。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这一天还有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

  唐金培(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中原民俗不仅体现在各种礼仪习俗中,还体现在民间节会、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中。

  中原古代民间庙会长盛不衰,主要有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和规模盛大的浚县古庙会。其中,太昊陵庙会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伏羲陵,淮阳等地俗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朝祖进香、有的摸“子孙窑”。庙会期间,前来烧香拜佛的“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杂技、狮子、龙灯、竹马、旱船等也是忙个不停。庙会上售卖的玩具“泥泥狗”古朴别致,逛庙会的人都忘不了买几个回去。鹤壁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长达月余,波及周围5省80多个市县,高峰期日人流量近30万人。县城四关四街,人流如潮,县城方园数十里社会各界汇聚,泥咕咕上市,数省商贾如期赶会,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中原民间书会马街书会全国闻名。从元朝开始,每年的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云集宝丰县马街村亮书会友,交流技艺。为了赢得一年一度的“书

状元”称号,艺人们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是群英荟萃,各显身手;演唱的曲艺种类繁多,既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也有山东琴书、凤阳花鼓,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从北宋开始,夜市就成为古城开封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延续至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味四溢的小吃车便充斥开封各主要街道,婉转悠扬的叫卖声夹杂着餐具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各种风味的小吃令人胃口大开,流连忘返。1000多年前出现的洛阳水席、300多年前出现的道口烧鸡,是中原

美食一绝,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中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郑州的荷花在不同的季节里装点着中原。自唐以来,洛阳牡丹便有了“甲天下”的美誉。北宋时期就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观花习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信阳茶叶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信阳便成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自1992年起,信阳茶叶节便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节日。

  此外,中原大地还有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武术、濮阳和周口杂技;有豫西社火、灵宝皮影、开封盘鼓等民间艺术;国内外知名的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如针法多变的开封汴绣、古老淳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神采飞扬的洛阳唐三彩、造型优美的南阳玉雕,诙谐有趣的民间泥玩,线条流畅的烙花烙画,数不胜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