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健食品吃前还得细思量(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09:48 济南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春节期间,周老先生的晚辈们给他送了一大堆保健食品,可是对着这些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周老先生却犯了愁——吃还是不吃?不吃辜负了晚辈们的一片孝心,可是要吃的话,看着这些保健食品的功效说明,补钙、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周老先生总觉得心中没底。“吃了没作用倒还无所谓,可万一再有点副作用,那可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和知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智,但是对于“保健食品究竟对人体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却总是心存疑虑。就在本月上旬,方舟子、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司马南、郭正谊(中国科普所原副所长)四位名人又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保健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并再次提出了“保健品无用论、保健品有负作用论”。保健食品到底该不该吃,看来还得细思量。 首先,要明确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对保健食品的作用不要期望过高。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指出,保健食品只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它不是药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但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至于长期使用保健食品有没有毒副作用?徐华锋认为,“保健食品根本就不是药,因此也就无从谈起任何毒副作用”。 据了解,《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任何一种保健食品从生产到投入市场,都必须通过国家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有关机构检验。有明确毒副作用的食物不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任何中药成分或受中药保护品种的配方不能进一步开发为保健食品;如果某一种保健食品中加入如黄芪、何首乌等中药,其中药的含量必须是临床用量的1/2以下。保健食品只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并且作为保健食品,在出厂时都严格按规定标明其适宜人群。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