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的东方饮食凭四大招征服西方(组图) |
---|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9:53 生命时报 |
编者的话 在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大肆进军中国之时,东方饮食却以其精致的外表、健康的内涵,悄然“俘获”了全世界人民的“芳心”。而其代表性的中国菜,更成为欧美人餐桌 上的最爱。临近年终,本报驻外记者深入各地,探访了东方饮食在当地的流行情况,以飨读者。 当今世界范围内,覆盖面最广的饮食模式与饮食文化有两大“板块”:一是来自农耕文明,以谷物为主的东方饮食;一是来自于牧养和商贸,以肉类为主的西方饮食。东方饮食崇尚口味,喜欢推陈出新,在食物选择上广搜博取,力求物尽其用。而西方饮食讲求简单易行。 现在,当以各大快餐为首的西方饮食军团在东方领地站稳脚跟时,含蓄的东方饮食却以一股无法抵挡的“软势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西方国家。 植物为主,讲求均衡 说到东方饮食,就不得不提其赖以生存的“植物性膳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比起“肉类当家”的西方饮食更加均衡健康,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推崇的典范。 植物性膳食结构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如脂肪摄入少、胆固醇低、膳食纤维丰富,可预防如高脂血症、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尽管在十几二十年前,“吃肉”还是许多中国人生活富足的象征,西方先进的营养学研究却赋予东方植物性膳食均衡、健康的美名。 粮食“又粗又杂”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可见,谷物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是排在首位的。 以前,大家总认为米面都是越白越好。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粮食在未被加工的时候,有着惊人的防病“功力”。粳米、荞麦这些不起眼的粗粮重新受到关注。除了“吃得粗”外,“吃得杂”也是东方饮食的另一大优势。陈君石院士就食品安全问题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食物多样性”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护手段。如果你每天只吃几种食物,一旦有一样出了问题,健康受到威胁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如果你每天吃几十种食物,这种风险就自然而然被“稀释”掉了。 大豆征服整个世界 大量研究证实,大豆中至少有5种物质具有防癌功效。因此,美国学者认为,要预防癌症,最需要的不是先进的治疗方法,而是彻底改变饮食习惯,并提倡美国人每天吃大豆食品。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介绍说,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但在西方,大豆和大豆制品的消费量却一直不高,直到近些年,一些以大豆提取物为卖点的保健品才开始受到公众关注。 365天离不开茶 说到东方饮食,自然离不开茶。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告诉记者,经过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证实茶有抗癌、助消化、降血压、抗氧化、降脂减肥、清肝明目等数十种功能。西方人原本钟爱的咖啡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但其中咖啡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相比之下,茶则以其更温和的口感和卓越的功效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文/柳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