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食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饮食频道 > 吃情故事 > 正文

老北京的重阳民俗(图)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6:36 北京晚报


老北京的重阳民俗

  话说重阳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 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1989年起,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被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三国时的曹丕在《九日与钟鹞书》上载:“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亨宴高会。”重阳节以其有双重的“九”字,寓意着长寿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人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带茱萸、赏菊、饮菊花酒、放风筝、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以祈盼平安、祈求健康,而这些传统,也流传至今。

  据《续齐谐记》一书载,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待黄昏时回家,果然见鸡、犬、牛、羊均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相沿成习,于是重阳节时古人纷纷带上菊花酒,佩茱萸外出登高,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在明清两代,重阳登高盛行,那时每逢阴历九月初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即景山)去登高拜佛祈求福寿平安并观览京城风光,皇后妃子们则在故宫的御花园登临堆秀山登高眺望。在民间,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或登临自家花园的假山亭台,或在旧京城内外爬山登高一览山景和都城风景。那时主要是赴西山八大处,香山、五塔寺、北海、白塔、景山五亭、陶然亭等处所,一般全家或三、五好友同行。《燕京岁时记》书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食烤肉,洵一时之快事。此风从民国时期直传至如今,百姓的登山登高活动仍非常盛行。登山野游活动,既是一项健身的体育锻炼,也是一项亲朋好友聚会欢谈、增进亲情友情的活动。如今登高当然早已没有避邪免遭天祸的迷信俗愿,登高登山已是人们经常化增强体质的体育旅游活动。趁金秋大好天气之际,选择适宜郊游地区,不妨全家来一次旅游,届时登高望美景,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尽享家庭幸福和谐之乐,还可同时备好羊肉与作料等食品与炊具,吃一次烤肉或涮羊肉,阖家饮酒游乐野餐,别具风情。

  佩戴茱萸的传统,在老北京也比较流行。

  茱萸是什么?茱萸全称吴茱萸,又称越椒,是一种芸香科植物。其树高不过丈余,树叶阔厚,类似椿树叶。该树于阳春三月开黄白相间的花,于七八月间结果,如花椒形样,嗅之芳香浓郁,嚼之辛辣微苦,是祖国医学内外科常用的中药材。它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中止泻、开郁杀虫之功效,古代有“吴仙丹”和“辟邪翁”之称。佩系茱萸之俗,早在汉代时出现,到唐代时流行很广。从现代医学保健看费长房让桓景全家把茱萸用布囊包好系在臂上,实是借其有挥发油的芳香辟秽,用其避瘴驱虫,防疫免病之疗效。

  赏菊、饮菊花酒是老北京度重阳节的另一项风俗。

  菊花,秋之骄子,其色艳丽,多呈金黄,其姿优美,富于神韵,其品坚贞,经霜不凋。为此深得文人墨客、学子、诗人们的青睐欣赏,边赏菊,边饮菊花酒,边吟诗作赋使历代诗人都有咏菊名篇佳句传世,美不胜收。战国时屈原就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东晋的陶渊明不仅以赏菊为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佳句,还是一位“菊迷”,他专门种了一个大菊园精心培育耕作浇花,并对着菊花自语祝愿:“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说也奇怪,那年的九月九菊花真的一齐盛开,迎接亲朋诗友来赏菊吟诗。

  据说老北京那时文人墨客还经常赴天宁寺、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的唐花坞等地去赏菊观景。天宁寺位居旧京近郊广安门外,原地势较高,可登临远眺京城,旧京时这里的殿宇虽已破旧,但古树参天植物花卉繁茂,花团似锦,尤以多姿貌美的菊花繁多而闻名古城,成为金秋登高赏菊游乐的好地方。清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曾有诗曰:“天宁寺里好楼台,每到深秋菊又开,赢得倾城车马动,看花犹带玉人来。”

  放风筝也是历史悠久的北京民俗,它不但简便易行还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方式。到清代时老北京放飞风筝更为盛行热闹。当时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颇有名的“风筝迷”。

  相传曹雪芹不但是扎制风筝的行家——人称“曹氏风筝”,他还非常喜爱放飞风筝。有一年重阳节时他就曾在宣武门外太湖湖面上作过精彩的风筝放飞表演,赢得百姓们的喝彩。笔者少年时也曾到花市集市上购买大沙燕风筝在护城河边放飞。在这金秋时节全家外出选一空气清新旷野之地,高放风筝,既可在奔跑中锻炼肌体,使气血通畅、增强抗病能力;又可在绿草鲜花自然界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添全家的生活乐趣,何乐而不为之。放风筝,实为养生健身的一项好的体育活动。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吃花糕是老北京盛行的风俗。

  在清代宫廷里这一天重阳节时要举行“花糕宴”,民间也风行制作吃食花糕。花糕,又称菊花糕、重阳糕。在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有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吃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登高”“步步高升”之寓意。所谓“花糕”,老北京时有多种类,一类是饽饽铺里卖的烤制好的酥饼糕点,如糟子糕、桃酥、碗糕、

蛋糕、萨其马等,一类是四合院里主妇们、农村妇女用黄白米面蒸的金银蜂糕,糕上码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五仁,有的是用油脂和面的蒸糕,有将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有的糕中夹铺着枣、糖、葡萄干、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丝、鸡鸭肉丝,有的花糕上还贴有“吉祥”或“福寿禄禧”字样,并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时也像
月饼
一样用于馈赠亲友。

  那时还有一风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取片糕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祝福女儿:“愿儿百事俱高”。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这个风俗至今在北京郊区一些地方仍盛行一直流传着。

  老北京重阳节的风俗众多,虽解放后有些风俗逐渐淡薄,但如今老百姓的登山登高、买菊赏菊、放风筝、食烤肉、涮羊肉的风俗仍盛行不衰。(文/张善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北海道 温泉与美食的对话(图)2006-11-01 11:44:08
南瓜节惊吓美食排行榜(图)2006-11-01 09:39:24
美体:10种最具催情效果美食(组图)2006-11-01 09:34:22
白宫前主厨透露布什夫妇不敢尝新鲜美食2006-11-01 03:49:00
孕妈咪美食酥炸甜核桃2006-10-30 23:21:10
驻京办新美食共享2006-10-30 18:21:34
重阳登高求好运美食(组图)2006-10-30 09:57:2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