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食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饮食频道 > 营养食话 > 正文

酷暑 防暑降温话你知(图)

http://eat.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10:32 金羊网


防暑降温话你知

  连日的阵雨刚停歇,酷暑就接踵而至。这几天广州烈日高照,暑气逼人,最高气温超过35℃,广东省大多数县市发布了黄色高温预警信号。专家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以防中暑。

  潘俊辉介绍,夏季暑邪多,容易伤津耗气,首先要避暑,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工作,可以选择在空调房、海边、森林等清凉之处避暑。其次注重调理,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所以夏季食物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胃,以清淡爽口、利水渗湿、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出汗多——应补充营养素和水分

  一补维生素

  人体的维生素代谢增加,加上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极易造成维生素含量不足。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新鲜水果及蔬菜,

西红柿、西瓜、甜瓜、桃子、李子等含维生素C丰富,维生素B族在大米、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含量较多,应多吃这些食物。

  二补水和补无机盐

  身体大量出汗或者体温过高时,不但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等元素,缺钠又可加重缺水,甚至导致人体疲乏无力,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一般而言,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水分的蒸发;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此外、汗液中还含有钙、镁、铜、锌等元素,如果不及时补充,也会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人体的耐热能力,极易诱发中暑等,所以不要忘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暑湿重——巧用淡渗利湿药材

  夏季人们的胃口不好,易消化不良,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湿邪困脾,容易伤脾,才会导致胃纳呆,易腹泻拉肚子,即所谓的“肠胃型感冒”。

  王峰认为,夏季最好吃一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

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减少,消化不良。煲汤最好加一些淡渗利湿的药材,比如淮山、薏米、西瓜皮、淡竹叶等,祛湿的同时又不伤脾。在夏季,清热解毒的凉茶很受欢迎,但是多喝可能伤及脾阳,导致人胃口不好,应引起注意。

  应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莲藕、薏米、淮山等,并可大蒜、姜、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

  清热解渴——温热茶水最理想

  夏季炎热,冰冻冷饮几乎是人们爱不释手的东西。喝冷饮能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维生素等,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

  但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较少,消化功能低,所以切忌因贪凉而暴吃冷饮,过量可使人胃胀、腹痛、腹泻,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和调节体内盐类和水分的丢失,反而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使致病微生物通过胃肠道,引起胃炎、肠炎等。

  还需要说明,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因为饮料大多含有糖分,饮料中的糖分越高,渗透压也越高,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反而会带走细胞的内水分,容易引起体内失水。

  总的来说,解暑还是茶水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理想的软饮料,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喝茶水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与体温相近的温茶,水分子能较快排列整齐地进入肠壁,所以很能解渴。

  注意:吃水果别贪甜

  夏季是吃水果的季节,但是吃水果也要了解水果的特性,不可只贪图“口福”。荔枝味甜但很难消化,且较燥热,过量食用会造成人体代谢紊乱而得“荔枝病”,出现出汗多、恶心、四肢乏力,甚至头晕等症状,再比如说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夏季吃西瓜能消暑解渴,但其性寒凉,因此,体虚胃寒、胃炎、胃溃疡患者不可多吃,否则易引起胃痛、腹泻和腹胀。感冒初期的患者也不宜过多吃西瓜。 (文/记者 张华 受访专家/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潘俊辉、主治医师王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46年了 防暑降温措施还要暂行2006-06-25 16:51:04
鸟儿学会防暑降温(附图)2006-06-15 09:28:55
清凉夏日防暑降温粥(组图)2006-06-09 08:52:25
高考期间甘肃河西气温较高 提醒考生注意防暑2006-06-08 14:33:12
天热人烦怎办--明星防暑降温有妙招2006-06-08 13:29:43
专家指出:试用期职工也应享受防暑降温费2006-06-07 15:28:32
高考期间河西气温较高 提醒考生注意防暑2006-06-07 08:10:00
带宝贝出去玩做足防暑准备2006-06-01 10:41:00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