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情 |
---|
http://lif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8:01 新浪生活 |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在2.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36万,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全州辖1市、11个县,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956年11月22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对于大理州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用“文化大理魅力无限,经济大理商机无限,未来大理发展无限”三句话加以概括。 文化大理魅力无限 大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湖光山色,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年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旅游风景名胜区(点)达130多处,旅游景区功能多、容量大、独具特色、知名度高、吸引力强,是国内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秦王朝把大理地区正式纳入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版图,汉王朝在这里设置郡县。唐宋时期,以洱海为中心崛起的南诏国和大理国,相延515年,大理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文化灿烂,以白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并与边疆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文化广泛交流,形成了人文荟萃的、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大理成为人文鼎盛的“文献名邦”,被历史学家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境内保存至今的大理古城、大理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是中国绘画宝库中的无价珍宝。这些艺术精品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经济大理商机无限 大理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大理是云南省重要的粮食、烤烟、蔬菜和畜牧业的生产基地,是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区。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纵贯全境,水能资源达1000多万千瓦,在国家“西电东送”、云南省“云电外送”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境内装机13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建成投产,装机420万千瓦的小湾电站正在施工,装机180万千瓦的龙开口电站、装机210万千瓦的鲁地拉电站、装机220万千瓦的苗尾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大理是我国古代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现已初步建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云南北进川藏、南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是中国面向东南亚、扩大对东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州府所在地大理市距省会昆明338公里,空中航线距离275公里,是滇西的中心城市,是云南省正在规划建设的大城市之一。在大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随着大理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推进,这里已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一片投资的热土。 目前,新希望集团、娃哈哈集团、华港集团、万泰集团、香港兴杰集团、丹麦嘉士伯集团、中建集团、上实集团、漕发集团、重庆力帆集团等知名的大企业都已先后落户大理,还有不少国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正纷至沓来,双赢两利,共谋发展。 未来大理发展无限 未来大理是指我州第五次党代会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省政府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作出的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州经济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004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29.58亿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90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58元,增长5%,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大理市又被评选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所有的这些都为大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大理的中外人士总的感到大理变化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势头比较好。对“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发展强劲”的印象深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理,正按照党的十六大指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省政府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关于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的战略举措,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团结干事型的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措施具体化、效益最大化”的务实作风,在开拓创新中求发展,在狠抓落实中上台阶,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满怀信心地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