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攥着对讲机,根据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不停地和各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这是记者昨天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见到倪帅时的场景。作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运行标准室主任,这位年轻的“老党员”,为了保障北京分流国际航班运行,已经高强度连续工作了一个星期。

  连轴转,保障每一个国际航班

  “能用的通讯设备,只要能以最快速度联系到现场工作人员,我都用上了。”看上去有些疲惫的倪帅对记者说道。因为天津机场作为分流北京国际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部分原北京出入的国际航班要飞抵天津,在指挥中心不停忙碌的倪帅,不仅要协调国内航班在机场的各项事宜,还要在最快的时间里,与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

  

  图为正在运行指挥中心工作的倪帅(左一)。本报记者 王津摄

  为筑牢守好安全防线,做好入境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天津机场在接到指令后,迅速成立北京分流国际航班运行保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启用现场指挥部,协同联动天津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市相关委办局、各区负责接送旅客单位以及机场联检单位等,联合指挥,共同处置,确保进港流程严谨,疫情管控严格。今年34岁的倪帅,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之一,主动请战,全程参与制定机场专项保障实施方案,并与同事们一起现场踏勘、演练推演,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3月23日俄航SU204航班要停靠天津机场,前一天晚上我们就接到了这个任务,可是由于种种因素,飞机机组人员要先和北京机场沟通,北京再与天津衔接,这样一来一去沟通起来有些曲折不说,机组还没有备份人员。为了解决各种问题,那天,仅沟通电话就打了5个小时,最后得以衔接顺畅,也帮助机组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倪帅说。那天,一夜没合眼的倪帅,不停地协调着,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顺利保障了这趟航班落地,让飞机继续起飞。

  连日来陆续来津的国际航班,倪帅都要“一盯到底”,最长的一次,一个航班的全程保障时间达21个小时。机场的大事小情,倪帅都会主动介入、协调各方、快速处置。从执行北京国际航班入境任务以来,对于他来说,每一次睡觉都是奢侈的——这个航班还没走,另一架航班又要到了。倪帅说:“大伙都是‘连轴转’,基本都是每天夜里三四点才能休息,早上六七点又被微信或电话叫起来了。”

  提前预判,一天一策  一机一策

  在保障分流北京国际航班期间,由于倪帅和同事们出色的评估、预判以及统筹能力,让航班保障更为顺畅。前期准备阶段,考虑到北京分流国际航班均为E/F类宽体机型,如波音747-8、空客A380等,天津机场缺少实际保障经验。为确保任务顺利进行,倪帅通过查询相关规章、标准,掌握新机型的具体参数,结合机场的实际保障能力,从保障人员资质、保障设备设施配备、机位安排、滑行路线、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评估。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总经理吕志农告诉记者:“针对北京分流国际航班如何保障,机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一起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预案,根据政策的调整,预案不断完善,版本从1.0一直升到1.3。”机场结合航班始发地、检疫需求、航班机型、旅客构成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分类别、分情况及时进行流程调整及预案完善,实现“一天一策”“一机一策”。倪帅每天都根据第二天航班运行保障安排,综合航班机型、落地时间、流调区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确定停靠机位、工作衔接、预判特情处置。

  采访快结束时,提到家人,倪帅笑着对记者说:“我爱人也在天津机场工作,她在别的部门,我们俩也是好几天没见面了。”被问到是否感觉压力太大时,倪帅坦言:“的确感觉有压力,尤其是一开始保障俄罗斯入境的航班,需要沟通的事情特别多,但是事后一想,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是机场整个保障链条的重要一环,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想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能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同胞顺利回家,让航班得到安全保障,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