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一线记者的手记,作者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一名女记者张轶。文章以一个记者的观察,以非新闻的形式,还原了大连4小时集结500名将士奔赴武汉背后的故事……一幕幕的故事,一个个的人,平凡但却闪着光,从中我们能读到属于这座城市、属于这个时代的群像的光芒。

  你执手术刀,我执笔,这场战“疫”,我们都是战士!

  这是2月10日上午,我把和同事一起采写的报道《4小时:彰显城市大爱的“大连速度”!》转发到朋友圈时,写下的一句话。

  从大连出现疫情到今天,作为新闻记者的我们一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报道的各个岗位,但我总是觉得,比起数次抗击人类重大疫情、研制出疫苗和救治方法的女将军,比起穿着隔离服划伤了脸庞却一直不下火线、甚至因为救人被感染的医生护士,我们不算什么。

  2月9日下午,在市委宣传部的会议室里,我们采访了4小时集结500名白衣战士奔赴武汉幕后的无名英雄们,他们讲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数次让我落泪。

  第二天,我们的报道发表了,很多朋友和素不相识的人们告诉我,如果不是你们的报道,我们真的不知道奔赴前线的白衣战士们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也不知道有那么多人为了呵护大连这座城市,付出了太多、太多。原来,你们新闻记者,也是战士。

  那一刻,我决定在已经发表的新闻报道之外,以新闻观察的视角,用记者手记的方式,还原当天采访的一幕幕故事,一个个人。

  很荣幸自己有记者这样一份职业,让我从一位位个体的人身上,读到了属于这座城市、属于这个时代的群像的光芒。

  这样的光芒,是可以照亮整个世界的。

  (一)

  2月8日,下午2点半钟。

  “大连5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上级下达给大连的指令,经由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送达了这样几个主要部门和单位:大连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南航大连分公司、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大连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是最少的。这背后各部门做了多少工作,很多人并不知道。“流行病隔查,大连根本不隔夜。密接(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一般都从发病那天开始算。可我们大连往前再推3天,把密接的密接都连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可疑的目标都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一个也不能让他们溜掉!”

  卫健委的负责同志说这些话的时候,铿锵有力,可是我口罩下的鼻子,突然一酸。

  “大连之前已经派了两批医疗队驰援武汉,这次500人上前方,就必须要有‘大连智慧’了——老百姓会担心,这里的医生都走了,我们看病怎么办?所以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既要把驰援武汉的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不辱使命,也要把大连的医疗保障工作详细分析好,部署好,统筹安排、两者兼顾,让市民们放心、安心。”

  这些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最初计划这500人分别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各抽调60名医生、190名护士,后来综合考量,变为大医附一、附二各20名医生、150名护士,其他包括区市县医院在内的18家医院联合抽调80名医生、80名护士,合计500人,且科室、专业等都进行了科学调度。再辅以11名行政及后勤保障人员,总计511人。

  下午3点钟左右,驰援名额分配甫一确定,卫健委的通知立即下发到各医院。

  (二)

  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命令的市商务局,专门负责此次出征的物资保障工作。他们第一时间和医院联系——因为是给医务工作者准备物资,医院知道最需要什么。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谭作钧专门发来了随行清单,这份清单虽然只有短短几行,但是对医护人员的牵挂,力透纸背——南方比北方雨水多,所以写了雨衣;因为雷神山是新建医院,怕路不好走,因此雨靴也最好配上;这个季节的武汉比大连湿冷,那种滋味不好受,所以除了羽绒服、保暖内衣,书记还写了电热毯、电暖气……因为去武汉的护士多,女护士多,清单里,还特意写上别忘了备好她们的女性用品……

  作为一名女同志,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短时间里上哪备齐这么大量的物资?疫情发生以后,很多商场的货品都不那么齐全了。商务局马上和大商集团联系,大商人说:我们义不容辞!马上组织货源,动员了集团在大连的所有网点,羽绒服不一样品牌的也行,只要件数够、不让大连的医生护士们冻着就行!

  到了傍晚5点半钟的时候,大商的人跟商务局的同志说,实在抱歉,雨衣和雨靴实在组织不到了,怎么办啊。

  咱们大东北的,就算开春,也下不了几场雨,我能想象凑不齐雨衣雨靴时,那个我不认识的大商人心急火燎的样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什么能难住大连人。

  商务局的同志说,这时候我们开始向其他兄弟委办局求助,看看有没有过往的在库物资救救急。民政局、应急局、交通局、发改委……能想到的都问一圈。所有被问到的,也都没有二话马上去落实。最后,终于从发改委落实了75双雨靴,卫健委落实了370双雨靴。两个单位的同志马不停蹄地把雨靴送到指定地点。

  “可是75+370,最后还是没够数,实在对不住了!”

  准备物资的同志带着哭腔。

  “而且,雨衣还没有着落啊!”

  眼瞅着离机场集合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同志想到了伟大的人民子弟兵——果然,求援大连军分区的电话打完,不由分说,550套雨衣直接送往大连机场……

  2月8日晚上的大连机场,市委市政府为全体出征人员一共准备了9大类4496份生活保障物资,包括暖手宝545个、保暖内衣1090套、电暖气30台、电热毯545床、羽绒服534件、雨伞552把、雨衣550件、雨靴445双、背包205个。

  临行前,市里的同志告诉大家:到了那边缺什么,告诉我们,家里人第一时间给你们送去。

  (三)

  坐在我们面前的史铁英是大医附一护理部主任,虽然戴着口罩,但是我依然能看得出她满脸写着的疲惫,“刚从给护士的培训现场赶过来,不知道哪天还会有人去前线,我们培训好了,随时准备着!”

  前一秒钟还是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后一秒说起这次去武汉的同事们,史铁英的眼泪一次又一次掉下来……

  “我现在都不能去回想。想一个哭一个。

  8号下午,从院里下达了报名去前线的命令开始,我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后来我干脆不接了,因为没法接——全都是要求把自己加到名单里的。

  你说我们这个职业吧,虽然社会上有些人对我们的态度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不计较这些。关键时刻,都是挺身而出。有的护士说,让我上吧!医院培养我这么多年,该为医院做贡献了!有的说,我不想对不住这身白大褂,对不住头上的燕帽……

  王巍是我们医院心律失常一科的护士,女儿才5岁,平时特别爱粘着她。王巍担心不在家的时候孩子找妈妈,就想出个办法,因为女儿的理想是宇航员,而自己在污染区穿隔离服也特别像宇航员,于是告诉女儿说:妈妈去那儿帮助别人,可以穿太空服,就像宇航员一样帅气呢……

  放射科护士姜艳的爱人是警察,疫情发生以后天天在外面执勤,一天没休,而整个春节姜艳也值班,他俩已经近大半个月没见过面。一听说姜艳要去武汉,她的爱人想赶到机场送机却又公务在身,于是,就在自己的执勤地点穿着警服给她拍了一个比心的照片,还发了段信息给她说:我在大连守城,你在武汉守护,咱俩一起把这个疫情赶走,我陪你到天荒地老!姜艳拿着电话,泪流满面,‘我老公一辈子也不会说这么浪漫的话,没想到今天,第一次说了出来……’

  我们医院日间手术和胸外一科的护士长沈莹是外科病房派出的年龄最大的护士长,没有人知道,元宵节出征这天,是她父亲的‘头七’……她的父亲在春节期间过世,她料理完后事就立刻回来上班。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有父亲头七女儿不在的,可是她说,国家现在需要我,什么困难我都能克服!我护理经验多,让我去吧,让我用这样的方式来悼念老父亲吧。两个小时后,丈夫载着她来到了集合地点…… ”

  大医一院院长徐英辉、副院长尚东,大医二院副院长刘志宇……在大连此次出征的名单中,我看到了一位位熟悉的医院负责人的名字。我偷偷问过医院的朋友,他们说,不仅仅是武汉那边需要,更主要的是,医院这么多人过去,院长们不放心,要平平安安地陪他们过去,再平平安安地带他们回来。

  卫健委的领导说,500名医护人员,很多人正在上班,有的甚至连身份证都没带,来不及回家就让家里人直接送到机场。有的医生刚从西藏那曲回来,又直接去了武汉。县区的基层医院有的5点钟才得到信息,生怕耽误时间,就把在岗的人从单位直接拉到了大连集合。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医护工作者,决定去武汉以后没有回家收拾行李——因为他们早就在很多天以前打好了行李,放在办公室,随时准备出发武汉……

  2月8号晚7时,500名医护人员、11名行政及后勤保障人员,4个小时全部集结到位。

  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没有哪一座城市,能这么多,这么快。

  可我说,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大连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公无私、负责担当、高效运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告诉世人:大连,没有什么不可以!

  (四)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采访,我恐怕没机会和好几位南航人面对面交流。接受采访的机长很帅气,乘务长很温婉。

  机长和乘务长分别在两架飞机上执飞,9日凌晨把511名大连人安全送到武汉天河机场后,他们马上返回,落地大连已是凌晨4点多。可是在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的疲惫,反而是在踏实之外,有那么一份快乐、还有一份自豪,隔着口罩,我都能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

  “用最强的集结,最全的保障,确保任务完成万无一失。”

  听上去很周正规范的用词,却字字都落在了实处:

  接到的指令是用4架包机运送大连医疗队,但是南航大连分公司准备了6套机组。

  “4备2,稳妥。”

  每架飞机都配上双机长、双乘务长、3名安全员,全都是超标准配置。整个加一起,68个名额。

  让大家报名,根本抢不上。最后公司领导拍板:群众和党员,党员上。党员里头,干部上。所以第一架飞机的机长,是公司的飞行副总经理。

  从确定名单到全部68人集结到准备室,一看表:13分钟!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南航的同志跟我们这些外行说,正常处于休息期的同志是可以休息的(休息的同志自然也是可以饮酒的),何况又是过年,而且疫情发生以后,航班量减了六七成……但是从疫情发生的那一天起,南航大连分公司就将所有人的休息期全部取消,全员处于待命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声令下,说飞就可以飞!要多少人飞就能有多少人飞!

  原来,真的没有什么奇迹。只不过是一个个大连人,把非常态下“即刻出发”的备战,当作了他们的常态。

  (五)

  飞机准备好了,出征的人员也准备好了,大家要在机场集结了。

  从下午接到命令开始,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领导和同志们也忙成了陀螺。511人出征,加上送行的家属、同事……啥话不说,专门开通6条安检通道。南航的大灰机本来停靠在远机位,这哪行,从11号桥改到15号桥!让咱们的白衣战士少走路、直接从最近的廊桥登机……

  将士们远行,家乡人定要斟满一杯壮行的酒——敞敞亮亮把大屏幕写上祝福的话语,再让广播里温暖的话语不时飘荡,还有市委书记赶来参加的出征仪式……

  我以前坐飞机时很少注意打包处的工作人员。我想,等疫情过去,如果有机会飞行,我一定要去大连机场打包的地方和几个小伙子说声谢谢——8号这天晚上,4个小伙子轮流上阵,在1个小时里,免费为所有的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打了1000多个包,全部打完,4个人全都累倒下了……

  腹舱,这次我记住了这个名字。也就是我们理解的飞机的货舱。为什么能记住?因为这次出征武汉,第一,行李太多了,知道多少件么?1511件;第二,医疗队带的医疗物资及后勤物资很多都是体重轻、容积大,腹舱放不下了……

  聪明的南航人当然会有聪明的办法。首先,尽可能用好腹舱;其次,利用机舱里空余的座位,集中前三排摆放物资。安全带不够长,抓紧备好几十条长长的安全带加固座位上的物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平时上飞机是不能带酒精的,可是这次飞行,酒精是必备的医疗设备,这大大增加了飞机的安全保障难度……

  最后,困难一件一件都被解决了。

  “不落一个人,不落一件物资。”

  2月8号晚上10点26分,第一架CZ5249起飞。随后,CZ5251、CZ5253、CZ5257,满载着大连人民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盼,飞向武汉。

  大连空管站塔台、近进、区域管制为这4架飞机做了最好的服务,而且,每一个管制区都送上祝福——可分明,空管原本是不允许说和管制无关的话的,这一次,破例了:

  “南方五两四九(CZ5249),我谨代表大连空管,向全体机组成员及医护成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所有医护成员早日凯旋,平安归来!南方五两四九,你们辛苦了!加油……”

  2月9号0点21分,CZ5249第一个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

  1点53分,第4架包机CZ5257平稳降落,标志着大连驰援人员全部抵达武汉。

  我知道,以“大连智慧”和“大连温度”铸就的“大连速度”,还会有下一次、再一次。

  祝所有医护成员早日凯旋!

  (六)

  在采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市委书记的两次叮咛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叮咛,是我在新媒体报道的视频中看到的,2月8日20时20分,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举行的大连医疗队出征仪式上,谭作钧向所有出征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其中的三句话让现场很多人落泪:第一句:“驰援武汉,是党中央的重托,是大连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句:“请大家放心,市委、市政府和700万大连人民都是你们坚强的后援,你们后方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们了!”第三句:“期待着你们早日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去、健健康康回!”

  另一次叮咛,是在写这篇报道的时候,他通过相关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市委市政府不仅全力以赴呵护出征武汉的将士们,同样也在全力以赴呵护700万大连人民,一定要多多提醒广大市民,防控意识一刻不能松懈,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安心“忍”住不出门,必须出门上班的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七)

  2月8日的夜晚,大连将士出征的一幅幅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让我最为动容的,是大连市友谊医院杨欢拍摄的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看上去很普通、却让我感受到城市大爱的照片。画面中,奔赴武汉的友谊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尹媛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一直笑着。一旁抱着孩子的爱人,一声不吭,眼睛,分明不知道红过了多少次。

  最打动我的,是爸爸怀里抱着的女儿,澄澈的眼睛看着爸爸。

  她只有4岁,还不知妈妈要去哪里。

  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无数个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轶

  图片&视频:大连云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高强、王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