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母亲4月7日去世刚半月,家住合肥市金荷社区的袁静沉浸在悲痛之中,同时她也为母亲感到骄傲。父母生前双双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先后去世后遵照遗愿双双捐出了遗体。而54岁的袁静更是早早就决定将捐献遗体,“儿子高考时,我就告诉他,如果你考上医科大,我就登记捐出遗体为医学做贡献。”虽然儿子最终没学医,袁静却和爱人约好了,等爱人退休的那天,两人一起去填写遗体捐献登记表。

  普通家庭两代人的大爱

  袁静出生在重庆,1岁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了安徽大别山区,1990年父母再次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合肥。此时,袁静已经结婚在合肥安家。两代人都是普通工人,生活简单平静。

  2009年,母亲王远碧忽然中风瘫痪,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袁永华将房子卖了,和女儿住到了一起。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地加重,袁静悄悄和父亲商量,是否要提前买好墓地,父亲忽然告诉她:已经和老伴商量过了,捐献遗体。“这时我才知道父母也有这个想法。”袁静告诉记者,她其实也一有捐献遗体的想法。

  双亲相继去世,双双捐出遗体

  袁静很早就关注器官捐献及遗体捐献,“我们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好像也没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如果捐献器官和遗体的话,也算是最后做贡献了。”她曾跟儿子说,“如果你考上医科大了,我马上就去登记。”

  “父母其实另有苦心。”袁静明白,父母一直觉得给女儿女婿增加了负担,“捐献遗体,不仅仅为医学做贡献,他们也是希望以此减轻我的负担。”2010年,两位老人不断催促女儿,为他们联系捐献事宜,袁静联系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赠中心,很快两位老人便签订了协议,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为了照顾双亲,袁静早早办理了退休,但再细致的照顾也抵抗不过病魔。2013年父亲忽然检查出来肺癌晚期,2014年去世,遵照父亲的遗愿,袁静为父亲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相关事宜。今年4月7日,瘫痪多年的母亲脑梗加重,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也捐献了遗体。

  “退休之约”获亲友支持

  儿子没有学医,但袁静的想法却更加坚定,她和爱人商量希望爱人能同意,爱人不仅完全支持,而且表示自己也将捐献遗体,一家两代人“接力”遗体捐献。两人约定,等爱人退休后,两人一起去登记,“儿子犹豫了几天,最后选择支持我们。”

  在袁静的影响下,亲友们对他们一家两代人的决定都很支持,多位亲友也在考虑是否捐献遗体。袁静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将捐献器官与遗体,“人活一辈子,该有的经历都有了,一旦离开,也没什么舍不得的,有价值的就全捐了吧。”她认为,为医学做贡献,也许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王田田 季云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