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有十多万高薪的体面工作,但他却偏偏选择回到家乡办起留守儿童教育,在谯城区城父镇树林学校校长李树林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放弃高薪返乡办学

  “爹妈打工闯天下,爷爷奶奶年纪大,我们成了留守的孩子,学校就是我们的家,爹妈打工闯天下,爷爷奶奶年纪大,我们这些留守的孩子,老师就是爹和妈……”5月10日,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在谯城区城父镇树林学校的各个班级里,传出悠扬的歌声。

  作为学校的校歌,每天上课前,学生们都会用稚嫩的声音将之唱响。每当听到孩子们的歌声,走在校园里的李树林都会一次次地感动,更加坚定当初返乡办学校的决定。

  2006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李树林在北京一家企业会所当起了体育教练,每月有过万元的收入。他的妻子叶莎老家在四川宜宾,200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了北京一家企业的“白领”。本以为会在首都安家立业,但没想到的是,他在毕业的两年后,却带着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叶莎回到亳州老家。

  “我爸当时病得很重,学校没人管理,他就希望我能回来接手。”李树林说,父亲原是一名公办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在城父镇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收了300名学生,95%为留守儿童。

  不忍心父亲的教育梦想就此结束。于是,李树林带着爱人叶莎回到了老家,开始了他的“孩子王”生涯,管理九个年级近500名学生。

  让更多的农村娃走进城市

  这对从大都市回来的大学生没想到的是,生活条件简陋、交通不便等现实中的各种不适应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可是无论条件怎么样,我从没想过要放弃。”李树林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进城玩的机会都少,更不用提到大城市旅游了。

  课余时间孩子们总喜欢围着他,听他和妻子讲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大学校园的生活,看着孩子们兴奋发亮的眼睛,他一次又一次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校施展,让农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看看大城市的风光。

  考虑到学校里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李树林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一直保障后勤服务。除了每天提供固定的营养餐和新鲜水果外,学校增设了英语、音乐、美术等教学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乡村里孩子居住得比较分散,很多孩子离学校的路程都非常远,他采取寄宿制,让教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不仅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还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

  他们把孩子当成娃,孩子把学校当成家

  让李树林感动的是,自己一直传递的爱也在影响着学生。“2008年时一次学校的颁奖典礼上,我发现一个孩子领奖时,手上满是冻疮,瘦小的身体在风中瑟瑟发抖。”李树林说,打听后知道小姑娘名叫唐颖,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没人带她买过冬的棉衣。

  了解情况后,放学后,李树林立即带着唐颖到街上买了新棉衣,为了避免伤她的自尊心,只说作为奖励,学校决定要奖励她一件新棉袄。

  后来中考时,唐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市里的重点高中。让李树林没想到的是,多年后,从淮北师范学院毕业的唐颖放弃了在市里任教的机会,回到树林学校应聘任教。

  “唐颖告诉我,其实当时她知道棉衣并不是学校的奖品,是我们对她发自内心的关爱,穿上棉衣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也要当一名乡村老师,将这种爱传递下去。”李树林说,在那一刻,他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明白父亲坚持的原因。身为人师,就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才有了人生最美的回忆和最好的时光。

  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免费提供附近的孤儿上学、创建音乐教室和校园体育场,让乡村孩子们享受城市孩子的教育环境,李树林一直在改善着校园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李树林说,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困难,但自己会努力坚持,正如一首诗里写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李锦文)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