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遐思 |
---|
http://life.sina.com.cn 2000年06月30日11:37 新民晚报 |
作者:刘铮 如果不是为了看柏林墙,我们也许不会到柏林。因此,一下飞机,安顿好处住处以后,我们就急不可待地直奔柏林墙。 如果不是前面有一块冷战时期竖立起来、现在作为文物保留的英文大牌子“你现在离开美军占领区”提醒,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前面就是东西两大阵营的分界线。左右两边的柏林墙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大缺口,这是当时的检查哨。电影里东西方交换间谍就是以这里的情景为蓝本拍摄的。从留下的图片上看,当时最紧张的时候是双方的坦克炮口互相指着对方的。街的中心有一条白线,白线的一方是“自由世界”,白线的另一方是“铁幕”国家。1980年,一个西德人躺在这根白线上,上半身在西德,下半身在东德,以抗议德国的分裂,结果双方都不敢管,最后这位老兄饿得没办法了,还是回西德去了。 检查哨旁有一个柏林墙博物馆,人们可以一览柏林墙的全貌。博物馆用大量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展示当年东德人如何冒险逾越柏林墙逃到西德去的,许多方法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有人将汽车用加厚钢板和沙袋“武装”起来,改装成装甲防弹车硬闯关卡;有的人用热气球飘过去;有的有过境证的大人用手推车把小孩推过去;有的人将两个行李箱穿个洞,两个箱并排放在汽车尾箱里,人的上半身在一个箱中,下半身在另一个箱中得以成功应付检查。 从检查哨往东走两个街区,人们可以凭吊保留下来的一段柏林墙。从柏林墙倒塌至今不过10个年头,墙身已显得斑驳陆离,散发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我常想,是西德拆掉了柏林墙吗?不,是东德人自己。当一个国家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离自己的祖国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某个方面肯定出了问题。我想起我所居住的城市深圳,在80年代以前,许多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到大海对面的香港去;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人就没有了,现在许多深圳人过的生活令不少香港人羡慕。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的竞争。柏林墙倒塌以后,西方有人预言下一个该轮到中国了,然而,长城不是愈来愈坚固了吗?很难想象,如果中国不是苏联东欧事变以后坚持改革开放,今天的长城还有这般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