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游推荐:龙游石窟自助游 |
---|
http://life.sina.com.cn 2000年09月20日11:22 自助游中国 |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龙游市小南海,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方圆0。38公里的小士丘上分布着大小24个洞窟,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此处石质属红砂岩。洞窟最高约30米,顶部成倒斗型,窟内留有3--4根鱼尾型石柱,石柱成熨斗型,有汉代造型的特点。在洞壁和石柱上凿有似乎是用来装饰的线条。均匀细密的斜向条纹布满石壁,每隔约40CM由4-5根水平凿痕进行分割。整体庄重朴素又不乏美感。 石窟的发现纯属巧合,石窟原来都被雨水注满,村民称之为‘无底塘’,常有信徒在塘中放生大鱼。1992年,四户村民欲菏泽而渔,用四台水泵没日没夜连抽十七个昼夜,虽然一片鱼鳞也没捞到,一个考古大发现却就此横空出世。 我们贪婪的本性往往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当然其中也包括考古。四个想捞鱼的村民带来了考古的新发现,这大概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方的旅游业。 目前开放的是1-5号窟,其余的在研究后,本着保护文物的目的又注水封存。洞外暑热难耐,洞内却凉气袭人,哈气成雾,湿度很大。 从洞口顶部沿着石壁的一侧有长二米,高一米多不规则的锯齿型台阶,用来运出石材。洞窟之间的定位十分精确,二个相邻的石窟最窄之处只有60公分,石窟的建造工艺令人赞叹。 石窟的成因众说纷纭,一说是粮仓,但洞内湿度太大。二说是屯兵洞,可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睡怎么解决?三说是天外来客所造,纯粹是无稽之谈。四说是取石材后所留,问题是这么大的工程,史书上为何不见记载? 其它成因还有不少。独自坐在窟中乱想,事物的原因有时会很简单,但人老爱往复杂的地方想,好显示他的学问。5号洞窟曾由当地的农民经营,结果他们擅自在洞壁上凿了个佛教的造像,照我看来,线条流畅,姿态生动。不由妄想,几千年后,或者几万年后的某一天,沧海巨变,在重又被埋入地下的洞窟中发现了精美的佛教画像,于是它的成因引起了那时专家的浓厚兴趣,各种说法莫衷一是。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只是几千年前几个农民破坏文物的杰作。历史有时会和我们开个玩笑。 至于史书中为何未见记载,这可能也不值一提,中国的历史向来就是随时随地会被有权有势的人玩弄的婊子,皇帝,当官的叫你怎么写就得怎么写。找不出答案,留个悬念要比找出谜底来得好。 伫立在幽暗封闭的空间,抚摸着壁上条条刻痕,历史在你的指尖拂过,呼吸重迭在一起。洞窟中回荡着咚咚地脚步声,先民的气息笼罩四方,灯光忽然一暗,心中也是一颤。 距龙游县城25公里的三门源有古民居,从照片看很精美,可一游。 交通: 在火车站广场对面的汽车站,从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每隔十五分钟有班车到龙游石窟,需时二十分钟,票价二元。也可打面的,五元。 龙游的火车班次较少,不太方便,汽车站每隔半小时有到杭州方向的豪华中巴,票价45元,未班车四点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