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南旅程(二):尕海 |
---|
http://life.sina.com.cn 2000年07月28日11:09 自助游中国 |
文/图 MICHAEL 第二天早晨告别了桑科,来到路边等车,这天正是十月一日,车很少,这时恐怕天安门广场上万众瞩目在升国旗了。天阴阴的,高原上,阴天的气温比晴天差很多,有点寒风刺骨的感觉。觉得有点冷,就背起包先走上一段再说。好久才有一辆卡车从远处过来,挥挥手,卡车便一个刹车停下了,车上满载泥土,与几位民工一起坐在后车厢一把铁锹上看风景,另有一番感受。车一直把我送到了车站,向司机挥手作别。 车站上售票的小姐很漂亮,我不由想起昨日到夏河时车上遇到的兰州女孩子,她在临夏下车,临别她说明天要在夏河睁大了眼睛找我,看来今生是无缘再见了。路上的邂逅常令人难以忘怀,就象人生长河中一颗晶莹的小石子,当记忆的阳光照耀到她的时候,就会反射出温馨的光芒。 从合作到的车上,坐着几个撒拉族的妇女,容貌姣好,打扮与众不同,不由多看了几眼。撒拉族是来自中亚撒尔马罕的一支伊斯兰教徒,在甘肃,青海一带定居后,与藏族女子通婚,逐渐形成今天的撒拉族。撒拉族人体魄健壮,富有经商传统。在铁路建成前,青藏木材要经黄河运到包头,一路险滩,放送木排之人多是撒拉族。青藏公路海拔三四千米的唐古拉山段,也是靠了撒拉族人才建成。 公路两边是连绵的群山,草原,不时可见牛羊群和牧民骑马经过。越接近尕海地势越开阔,景色也越美。在尕海岔路口上来一个藏族汉子,我所见过的真正的男子汉,略卷的长发,魁伟的身材,黑红的脸庞,手中那把藏刀,一尺多长,刀鞘和手柄似用白银装饰,精美异常。好汉配好刀,简直是天作之合。 上文说到我在桑科向当地的藏胞打听尕海的情况,他们都劝我千万不要在那里久呆,尕海的藏族和这边不一样,与汉族的接触少,很野蛮,露营更是千万不可,讲得我是心惊肉跳。下车时,我一不小心踩到了那个藏汉的脚,没想到倒是他向我微笑表示友好,示意不要紧。 车子轰鸣着开走了,原野上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和我的背囊。望着远方那个小小的尕海乡,想到桑科朋友的忠告,定定神,向尕海走去。 尕海是个藏族乡,一条短短的街倒是很宽,两边大都是砖彻的平房,街上不时有藏族汉子马蹄得得,骑马从街头上疾驰而过,来往的行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不大自在。找个人问讯,可能当地汉人来得少,交流起来很困难,几乎听不懂。 正茫然间,迎面走来两位慈祥的老者,一位手中还转着经筒。我向他们点头致意,没想到一位也向我说了一名什么,我一愣,老者又说了一个‘你好’,后来一想,第一句好象是日文,可能他把我当作了小日本了。 总算找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弄清楚在尕海并没有招待所。他们劝我在乡政府住宿,临别老人还向我做了个小心狗的动作。 乡政府内空无一人,找遍了枯草遍地的政府大院,不见一个人影。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先到尕海湖,回来再投宿。 顺着大路一直往下走,路渐渐荒了,可尕海却还遥不可及,忽然发现前面有一个部队的军牧场,赶忙去问讯,原来尕海还有三公里,他们劝我先住下,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此地有住宿。 军牧场是当地唯一有汉人的地方,一共有四个人,场长夫妇和一对来自平凉的夫妇,晚饭就在这对平凉人的家中,吃的是煎饼和蛋汤,晚上没电,在烛光下和一家三口吃饭倒也其乐融融。饭后一问,吃了一惊,当地的海拔竟有四千多米,我连一点高原反应也没有,看来心理因素还是起很大作用的。如果你能象我一样坚持每天跑五千米的话,相信上高原是没有问题的。 高原的天要到七点多才黑。大概是只招待汉人吧,床很干净,而现在不知是由于心理因素还是海拔确实高,晚上头有点痛,一直到天亮才退,一夜没太睡好。 早上七点半向尕海走去,昨晚又下了小雨,天还是阴沉沉的,一路上只要远远地路过藏民的毡房,就能听到藏獒的狂吠,想到老者的忠告和沿路的传说,心头紧张起来,捡起两块石头在手中壮壮胆。好在距离都比较远,只听狗叫,不见犬来,一路平安无事。 尕在藏语中是小的意思,海是高原上湖泊的意思。假如你要象我一样,要看到一个浩瀚的大湖的话,你和我一样会失望的。最好的季节在夏季,那时湖畔铺满了黄,白,兰等五颜六色的小花,再遇上一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在山坡上小憩一会儿,该是很惬意的事。 从尕海乡出发到尕海湖大约要45分钟,回到军牧场,付清了房费和二顿饭,共计20元,告别主人,到岔路口等十点左右到朗木寺和玛曲方向的车。 从夏河到尕海很方便,夏河早上有经过尕海的车,也可先到合作,再从合作转车。到尕海有一三岔路口,如车到朗木寺,那么在岔路口就要下车了,如车是直接到玛曲,那你就可一直乘到尕海湖,或时间来不及到尕海乡下车也可。如到则岔石林,应从碌曲下去,与到尕海是两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