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迪庆自助游 |
---|
http://life.sina.com.cn 2000年05月15日13:47 新浪生活 |
一.交通 现在的迪庆,交通方便,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为干道,以全省各公路为主道,构成了深入康巴广大地区和内地的交通网络。 滇藏公路贯穿全境,北与川藏、康藏公路干道相连,南与省内各地公路结网,且境内乡村公路不断建成,组成了沟通康巴,衔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络。 具有现代化的中甸飞机场是省内少有的地质、地貌、气象条件俱佳的全天候机场。这成为昆明到中甸,继而飞达西藏与南亚诸国的最佳空中走廊。 地处格咱坝的迪庆民用飞机场,为滇西北地区最大的飞机场之一,通航飞机为波音737-700型。航线先开通昆明至中甸航班,接着开通其它航线。 二.最佳旅游季节 迪庆地区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最热月平均气温11.7℃~24.1℃,最冷月平均气温3.3℃~7.7℃,年日照时数1742.9~2186小时,太阳辐射强,干燥季节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剧减。每年5月下旬和10月上旬分别是春、秋雨季,是旅游的最佳时节。 三.购物 进入迪庆主街长征路、向阳路中段旅游商品街,以及迪庆州民贸大楼、中甸县百货大楼、康巴商城,均有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销售处。这里介绍部分商品供游客选择。 1.药材 云南素有“药材之乡”之称,迪庆境内主要产冬虫夏草、三七、贝母、麝香、松茸、野生天麻、藏红花、七十味珍珠丸等。 (1)冬虫夏草 菌寄生在鳞类昆虫上的菌座及幼虫躯体的干燥物。内含虫草酸、维生素B、脂肪、蛋白质等,能治疗气虚和肾两虚、结核等引起的疾病。也是病后体虚,年老衰弱的滋补佳品。冬虫夏草除了药用外,平常食用也有大裨益。可与鸡、肉同炖,其汤汁,能强身健体。 (2).天麻 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茎入药。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其性辛、温、无毒。适用于头痛、头昏、眩晕、偏头疼、手足抽搐、小儿惊风、四肢痉挛及风寒湿痹等症;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迪庆境内所产天麻肥厚、个大、色黄白,呈半透明状,质坚实,品质优良。 (3).贝母 中甸常见的贝母有川贝母、梭砂贝母和粗茎贝母三种。7-8月采鳞芭入药,有化痰和止血等功效,主治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和胃溃疡等症。 (4).麝香 中甸县是云南省麝香主要产地之一,倩各乡镇均有分布。麝香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特殊的香气。麝肉和麝香号称上等药物,麝肉主治腹中疾病,麝香为中构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主治肾病、肝病、炎症、肠虫、疮疡、跌打、毒蛇咬伤、麻风等。 (5).松茸 松茸藏语称“毕沙”。属伞菌口磨科。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产于海拔3000-3500米左右的亚高山针叶、阔叶林带。菌盖呈馒头形至平展形,直径6-20厘米,菇体肥大,肉质细嫩,香味浓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它还具有强身健体、理气化痰、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效用,也是家庭和宴席配餐的珍品。 2.工艺品 中甸藏族最习惯用藏族传统木制口生活用具,工艺品主要有木碗、木盆、木盒、木碟、雕花藏桌、银木碗等。这些木制工世口色如琥珀,隔热性强,无异味,经久耐用。另外还有酒具、各式银刀、项链、银制镶玉大耳环以及装饰一新的羚羊头、山羊头、鹿头、牛头等。它们都是值得珍藏的旅游纪念品。 3.茶叶 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也是著名的茶叶原产地。云南茶叶以色香、味、形俱佳,在国内外脍炙从口。迪庆境内的金牌系列养生茶包括金丝雪茶、雪莲茶、寿果茶、白雪茶等,是宴饮和馈赠的上等佳品。 四.旅游禁忌 1.藏族禁忌 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忌携带刀松及大蒜;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到寺院朝拜只能上午去,不得下午去朝拜;在神湖和神泉里不能乱抛东西,更不能洗衣及洗不洁之物,要饮水只能双手捧水而饮;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家中佛坛不允许别人乱摸,也不得随便指问;老年妇女不食当天宰杀的肉食;吃奶渣或酸奶时,忌用筷子;忌烧级渣吃;主人及客人在炎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盘坐或跪坐;不准随便跨越炎塘;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在长辈、尊者及父母面前,忌讲丑话脏话;在家中忌讲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喜庆佳节;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是顺,户外插青枝柏叶或石头上放有红线,或用石压刺,以示谢绝客人;忌以污秽语骂人;忌用不吉利的语言骂牲畜;不打杀鹤、雁、鹰、雕、乌鸦、家狗、家猫等;雨季,忌在高山上砍伐木材或高声喊叫。 2.纳西族禁忌 小辈不得在老人座前走过;对长者忌称名道姓;插秧时忌在田间吹口哨;有人出行时,家人忌争吵,忌咒骂;忌污秽言语;祭天时忌讲其它民族之词汇;正月十五日忌用刀斧、锄犁、磨、碓等;初一、初十五日忌出远门;鼠日和龙日,忌出嫁及殡葬;虎日及免日忌诵经;蛇日忌取新妇;马日忌立屋架。 3.傈傈族禁忌 忌在大年初一吵嘴,打架,去作客,出远门等;忌说脏话;忌食狗肉及猴肉;忌晚辈在长辈前吸烟;忌有人出门时家人器啼、扫地;忌肉放在柴上(据说会导致牲蓄不顺);忌扫把赶牲畜;忌围围腰;忌念“尼扒”所念之经;路遇长辈或年风比自己大的人,要主动立于路下方,不得站立于路上方;忌新丧户孝子在七天内进别人家屋;忌横跨炎塘神台。 4.彝族禁忌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找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 5.普米族禁忌 忌背向火塘和在火塘边跷腿而坐;禁给人添食只添一勺;禁用餐时以筷敲击杯;忌吃饭时将盘中食物全吃光。忌妇女跨越猫、狗和上房顶、爬树。 五.迪庆风光 1.梅里雪山 又称太子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兀立绵延的雪岭雪峰,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显其姿,又紧紧相连。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峰,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梅里雪山的冰川冰瀑也令人心醉,这里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澈明静,在各个雪峰之间的山间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游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2.白芒雪山 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德钦县境内。主峰终年积雪不化。周围18万公顷范围划为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完整的原始森林垂直景观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就生长在这里。 3.东竹林寺 在德钦县奔子栏乡南宁干顶东坡上,距中甸县城195公里。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曾因每年为皇帝举行祝寿法会而享受皇粮,清朝廷还赏赐了若干象征着特权的招贴、匾额等。这里还珍藏着一副巨大的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织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共香客观瞻礼拜。游览东竹林寺,可在中甸县城里购买到奔子栏的车票。 4.碧壤峡谷群 这一峡谷群位于中甸县城西北部80余公里的地方,长约100公里,峡谷的高差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在这些峡谷里,蓝天如洗,森林密布,野花盛开,清泉流淌,是一片未受污染的“世外净土”。到碧壤峡谷群,可在中甸县城内的汽车运输公司乘坐客车。到峡谷群内,您要做好步行的准备,应该考虑适当的鞋子和必要装备。 5.葛丹松赞林寺 汉名归化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距中甸县城5公里。寺院依山而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碉楼建筑,整个布局模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占地约500亩。扎仓和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数百间僧舍、活佛净室拱位四周,异常壮观。两寺同为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所敕建的著名康区“十三林”中的二座。寺中藏有众多的珍贵文物。游览两寺可以饱览藏族古老的历史,宗教文化及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中甸县城每天有若干趟班车开往葛丹松赞林寺,购票很方便。 注意:未经允许,在大殿内不能拍照。 六.服饰 迪庆地处滇、川、藏民族走廊地带,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务。单就藏族服饰而言,境内就有七种之多,可谓“隔山隔河不同装”。而纳西族服饰也有三种,可算是集纳西族服饰之大成。 1.藏族 服饰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族男子一般着右襟齐腰高领镶金银边短衫,称“对通”。外穿用布、毛呢、氆氇、绸缎等制作的楚巴。配以银刀、护身符钱包等饰品。头戴金边帽、狐皮帽,脚穿乌拉靴,长统皮靴或金绒藏靴。藏族女子服装各地有差异,中甸河谷地区以穿连衣裙式女装居多,其它地区流行长袖女藏袍、大襟短坎肩,近年市镇还出现了潇洒大方的现代女式藏装。妇女科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色彩丽镶金银花边的围腰称“帮典”。佩饰有玛瑙、珊瑚、玉石、项链、耳坠及金银耳环、戒指等。 2.傈傈族 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服饰颜色的差异,又分为白傈傈、黑傈傈、花傈傈三种。白、黑傈傈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珠料为饰。年轻的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傈傈语称这种胸饰叫做“拉白里底”。花傈傈服饰晚为美观,妇女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乡族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摆动多姿,优美迷人。傈傈族男子穿麻衫,有的以表布包头,有的蓄发辫于脑后。个别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的人,则在左耳上挂一在红珊瑚。所有成年男子喜欢左腰佩砍刀,右腰挎箭,这是他们的贴身之宝。 3.彝族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的服装差异大,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下着百褶长裙,裙的下面镶有多层钯布。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完帽常用布壳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珠镶绣而成,华贵美观。姑娘头上戴这种帽子,一生吉祥如意,充满光明和幸福。彝族男子多穿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一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之为“天菩萨”,彝族语称为“子尔”。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为“英雄髻”。 4.普米族男女衣着多以麻布缝制,男人穿短衣宽裤,披白羊皮领褂。妇女包大头帕,扎牦牛尾和丝线盘于头顶,穿大襟衣,系百褶长筒裙,用宽大彩带束腰,有的还在背上披一张洁白的长毛羊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