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长白山 |
---|
http://life.sina.com.cn 2000年12月23日10:54 中华行知网 |
我来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时,已经是骑着摩托车绕东北边境跑了二十多天了,它是我这次东北边境中的一个重要景点。这已经是第三次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前两次由于时间短,天气又不好,都未能尽情尽兴。 当晚先信在山下二道白河镇内的“明盛”旅店。这里距保护区内的天池还有几十公里。说起来第二次来还只是前一个月的事儿,那次由于雾大,几乎是什么也没看见。但却并不是没有收获,收获之一就是为这次来看好了住处。那时我已基本计划好了这次的行动,预计要在镇内住两宿,便想先物色一家条件比较合适旅店,最后看好了“明盛”。小店最大的特点是热情、干净,而且住、吃、存车一条龙。我专门到房间和厨房看了看,被子叠得整整齐,被罩、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厨房尤其干净,灶台、锅碗瓢盆个个擦得本色生辉。当时就决定再来时住这家。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出发,八点到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山门。买了两张门票,一张15元。摩托车进山,每台还要另收费60元。我向卖票和把门人员说明了我们骑摩托车旅游的情况,还比较照顾,同意车辆免费进去。 进山的路,是在原始深林中开出来的。听说当年开这条路时,修路人员无任何报酬,只是将砍下的树木给了他们,而仅此一项,其价值也丝毫不比正常的报酬低。进山门后向南行十多公里,是一个叉路口,向左的路是通天池的,向右的路是通瀑布的。通瀑布的路各种车辆值得阿进入,而通天池的路由于太险,则不许大客车、小客车、拖拉机和摩托车等进入。与叉路口的交警商量半天,终不同意我们骑摩托车上天池,只好准备徒步走上去,此处离天池12 .5公里,全是很陡的盘山路。刚向上走了一百多米,同伴就直喊爬不动了,只好又回到叉路处,每人花50元,坐专门送客到天池的“蓝舰”奔向山顶。 这些出租车生意很好。每台车爬一次的费用是400元(我们是与别人合租),上山15分钟,到山上给游客留30分钟的游览时间,尔后再把人拉下山。往返一次总共用一小时,生意旺时,一趟接着一趟,一天就是几千元,三个月的旅游期(6月15日至9月15日,其它时间大雪封山),其数可观。路也确实很险,车辆在这里的使用寿命,我估计得比正常使用缩短一半以上。 9时45分到达山顶,下车后奔向天池。从旅游角度讲,我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人了,长白山何许魅力,让我这么一次次地千里相奔而来?我对长白山有个评价:在东北地区,就自然景观而言,最有旅游价值的地方就是这里;它的旅游价值和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原始森林,它的岳桦林,它的蒿山苔藓,它的随海拔高度不同各种植被呈阶梯状的规律分布,它的天池,它的瀑布,它的温泉,它的东北虎,它的人参,它的数不清的其它各种动、植物,哪一样都是硬梆梆的天然特色。不少人到东北旅游,一提就是什么大连海滨、哈尔滨太阳岛之类的,我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但与长白山相比,它们远去了。我姑妄言之:不到长白山等于没到东北。就因为这一点,我才来此不疲。 我又一次站到了天池边。这个形成于200—300万年前,最后一次喷发于294年前的火山口,周围分布着火山爆发时形成的16座山峰,面积9.8平方公里的天池被16座山峰含在口中。这看似不大的天池,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蓄水量与大伙房水库的最大库容量差不多,达20亿立方米,系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三江之源,虽终年顺西北角的瀑布向外流淌,却从未沽竭。近年来关于池内怪兽的传说,时有耳闻,就在我们上山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还报道说又出现了一次。 面对天池,感触良多。天池是一种景色,面对它是一种美的享受;天池是一种意境,面对它可以净化心灵;天池是一种神秘,面对它总觉得深不可测;天池是一种威严,面对它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圣不可侵犯。我在一本集邮杂志上看过一篇长白山邮票创作者写的体会文章,他说他在设计邮票的过程中,开始追求的意境是反映长白山的美,后又改为反映人与自然的融合,而最后是定位在反映大自然的神圣不可侵犯上。是的,大自然不可侵犯,长白山不可侵犯,天池不可浸犯。然而今天的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山上停留了七个小时。为了拍几张理想点儿的照片,我翻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峰,直至走到中朝边界的界碑附近。老天不作美,先雾后雨,山顶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抱着照相像机,披着雨坡,在一块石头旁蹲了有半个多小时,雨仍不停,只好先回到停车场附近的天池气象站。我和同伴花8元钱买了四袋煮好的方便面,又吃了点自己带的食品。服务员知道我们的情况后,挺热情,饭后给我们找了一个房间休息。虽才是八月份,但屋内已生了炉子,挺暖和。在火炕上躺了一会儿,同伴睡得挺香,我没睡着,一直盼着天晴,好去拍几张照片,心想这已是第三次来了,不能再轻易空手而回。下午两点钟,同伴醒了,想下山。我坚持再等一等,他只好陪我留下来。这一路,在这方面也真是难为他了,他对摄影的兴趣不大,每次我停下来拍片,他都是干等。两点半,天渐放晴,再上天池,这次总算是基本如愿。 天色渐晚,山上的人已基本走光了。我两顺着山坡,抄近路徒步下山。太阳刚落下,月亮又升起来,茫茫林海,不尽松涛,一幅长白唱晚的画卷。能在此时此刻的长白山信步走走,我真的感到很舒畅。坐车族们一冒烟走了,看似潇洒,可他们哪里知道,长白山给了我比他们多一份的青睐和温柔,长白山对我说了许多没有对他们说的知心话。这一点,只有长白山知道,只有我知道。只可惜时间太短,不能与长白山深淡,否则,我相信这山上每一棵树木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每一块石头都能讲出一段历史,每一滴池水都能映照出一段辉煌,每一缕山风都能奏出一段古老的长白乐章。 三次来去匆匆的浏览,对长白山的了解不过九牛一毛,精深之处远未得见,所以,今后若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当然,面对上下几十亿年,纵横几千里的长白山,即便是再来一百次,也只能是知其一二。其实,我在意的并不是知其多少,而是能与大自然进行交流,以及在与自然交流中产生的那份人生感悟。这种交流和感悟并不是随处都可以产生的,而我自认为长白山是进行这种交流、产生这种感悟的绝佳处之一。因此,我已与长白山约好了还要再见。我期待着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