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丐帮 乞丐的道道(图)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11:03  精品购物指南

  

寻找丐帮 乞丐的道道(图)
解放前的乞丐

  “咦,这名乞丐有手有脚,还会写博客、说英文和发名片,这么有本事咋还来要饭呢?”8月6日上午,长沙市黄兴中路上熙熙攘攘,一名胸前挂着“要饭,beglife”字样纸牌的男青年站在路旁,他名片上的博客地址链接引起了行人的极大兴趣。这名男青年叫夏海波,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现代乞丐”。他说,他想用这种方式寻找到“伯乐”,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面对这位“史上最强”的乞丐,大部分人的态度分成两派——同情或唾弃。夏海波患了关节炎,行乞之路异常艰辛,本来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也因病而放弃,同情他的人因为这些对他非常同情和怜悯。唾弃他的人认为:夏海波与某些乞丐一样,借别人的怜悯不劳而获,甚至希望借此发家致富,乞丐写博更是哗众取宠之举。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大部分的乞丐都是希望不劳而获地活着,甚至不愿意接受救助,因为乞讨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创收手段”,这种乞丐大部分都属于骗子。然而仔细分析,夏海波与那些骗子乞丐有很明显的分别。夏海波的行为不能称为欺骗,倒像是一种炒作行为,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吸引大众的眼球。难道时代真的变了,连乞丐也要“炒作”?

  在大部分的“炒作“事件中,人们往往都有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的想法。这种想法要么是炒作人拥有的,要么是被炒作人拥有的,要么是双方共有的。夏海波说,他想用这种方式寻找到“伯乐”,找份工作。并且他还认为,乞讨是一种工作也是

行为艺术,花钱上网、买手机和印名片,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他,给他帮助,从而成为人生的跳板。夏海波的想法比成名和暴富似乎要简单些,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炒作”得以成功是利用了大众的猎奇心理。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能够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事件,自然就有了卖点和看点,各种媒体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的追踪报道。试问当你听说一个乞丐会写博客、说英文和发名片,谁会不好奇。这种打破常规,正是人们最好奇的,也是媒体关注的。有媒体的关注,成功的几率自然要大很多。

  当今时代,再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不仅依靠“酒香”招揽生意不行了,连常规的宣传观念也不行了。当下,最流行的是“炒作”。有的电影未上映,先炒作。让你不想看也得看。有的歌星想走红也得炒作,这样,关注度自然就上去了。最近,平民也跟着搀和进去了。“公交美眉”、“最强广告人”、“最美山村女教师”等等都赶上了这股热潮。“史上最牛乞丐”和炒作之风的盛行,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80年代,明星炒作的事件都很少见,何况是乞丐。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完全应该理解。犯不上同情或者愤怒,只博君一笑,足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