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 夜色中的微醺(图)(3)

http://bj.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2:13  中国青年报

  最后,西塘还能听戏。明清的时候,评弹和玉成奏(江南特色的昆曲)在西塘是最流行的。现在的“碧云天”剧场演的是越剧和绍兴戏。下午的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家有个小九妹 聪明伶俐人敬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这几句是极熟的,尚且听得明白。晚上的绍兴戏,即不见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也没有套了黄布衣跳老虎,居然和鲁迅老先生遭遇一样,只听得一个老生呕呀嘲哳地唱了半天,我不由得连连打起了呵欠。

  有点无趣,要了毛豆,温上黄酒,和画眠对饮。清朝的时候,从送子来凤桥下的码头开出的船可以一直划到苏州,甚至上海。我也满心希望能找到这么一条船,大家悠哉游哉,一任它开向何处,停在哪里,可惜终究成了一个缺憾。

  夜色微醺

  最终喜欢上西塘,是因为这里遍地的小吃。名气大的是小巧玲珑的一口粽和荷叶蝉衣粉蒸肉,还有一线天的芡实糕。油炸臭豆腐是随处可见的,拌上辣椒酱,完全可以当作零食。安境桥头的“钱记”豆腐花,老阿伯说是用石头磨出来的,极嫩,堪比甜品!还有一家陆氏祖传馄饨挑子,汤很清,馄饨漂在上面像是盛开的银菊花。

  不过真正的盛宴却是在龙柏他们来了之后。龙领队这次带着手下三位女将一路发来的短信,全部是他们在吃什么:在苏州是蟹粉小笼包,在嘉兴是肉粽,在西塘是酒酿圆子,在太湖是全鱼宴,只字不提旅途见闻,半是炫耀,半是馋我。重阳节这天,他们终于晃悠到了西塘。乍看女将的小蛮腰依稀有小水桶模样,才离开郑州三日,果然如隔三秋。感慨之余,禁不住给他们起了个新名号:河南蝗虫赴江南水乡啃吃团。

  安顿下来第一条短信就是晚上九人一起吃蟹。茵茵是江苏常州人,要起江浙菜行家里手,我们就等着享口福。凉拌马兰头和菱角炒青豆都是刚下市的,椒盐南瓜和梅干菜扣肉是西塘的

招牌菜,那盘麻辣螺丝,我一口没吃就被诺诺抢了个精光。老鸭馄饨煲也是少不得的,至于鸭肉什么滋味早已忘了,只记得馄饨经了鸭汤的包裹,有股特别的鲜。

  但是压轴的是螃蟹。螃蟹是好好奇和紫晶去菜市场买的,交给响堂饭店的伙计清蒸。龙柏不愧饕餮一族,只吃公蟹,惟其肉多,让人好生佩服。我们是不管那么多,只管捡团脐的母蟹下手,蘸着姜醋,温了汾湖牌子的黄酒,大快朵颐。

  大家在倒背“九九乘法表”,错了的罚酒。夜风浅吟低唱般地吹着,水影里摇曳着对岸的灯光,黄酒的力道一下子就涌上来。我很想大喊一声,最终还是在醉意中悄无声息地露出了笑脸。

  回来闲看鲁迅的《社戏》,忽然觉得老爷子的文章是真好,不像中学的时候感觉文章里全是灰色和冷血。“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想,我也许再也吃不到那夜似的黄酒和肥蟹;还有那些散落在河边的思绪,曾经年轻却已不再飞扬。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