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情爱天堂相思泸沽湖畔女儿国(5)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14 国际在线 |
想起白天在泸沽湖的车上,有游客问导游达娃,摩梭女人是不是水性杨花、风流成性,男人则可以朝秦暮楚、正正当当地做采花大盗。当时达娃半天没出声,看得出他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儿,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摩梭人不是外面传说的那样所谓风流,摩梭男女都是感情特别专一的,走婚不能乱走,一个结束了才能走另一个,很多人一辈子只走一个,没有一纸婚约没有财产纠葛,完全靠道德的约束,这种根深蒂固的道德观比任何法律还要有效,朝秦暮楚、感情不专的摩梭人是最不被瞧得起的,一旦败露,他或她便没法在村子里呆下去。 这种走婚,外界也有说是落后的生活方式;也有人向往,觉得这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不管怎样,摩梭人重感情,自有自己的道德观、生活观”。对于外界一些歪曲的宣传和理解,达娃说他非常痛心:“他们根本不懂摩梭人!”。 第二天是走访摩梭母系大家庭。达娃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摩梭人家。跟我们昨天跳舞去的那家布局相似,只是略显简陋些。热情的摩梭姑娘把我们让进祖母屋火塘边就坐,然后敬酒,唱摩梭迎宾歌,给我们讲述摩梭人的生活习俗。接着参观花楼,重点介绍大家感兴趣的摩梭人“走婚”情况。 在花楼里,摩梭姑娘们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并与同团男宾们现场演绎“走婚”,一对一互相结为阿注,男称女“阿夏”,女称男“阿注”,摩梭阿妹各自对着对应的男宾(他们的临时阿注)含情脉脉地唱着“阿哥……撒达米”,摩梭语“撒达米”就是“我爱你”,然后私约暗号进花房。 在旁观看的女宾中有男宾的妻子,早已看得满塘醋翻,对“走婚”归来的丈夫或恶语指责谩骂或不理不睬,场面突然变得十分尴尬,摩梭家访不欢而散。在絮絮叨叨地指责声中,我们就得离开泸沽湖了。 走过无数景点,短短两天不到,这泸沽湖却让我真的有了离别的酸楚,虽然耳边还夹杂着谩骂声。记起朋友告诫我,想去泸沽湖就要早些去,不然就没得什么看的了。现在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意,逐渐现代化的古老东巴文化城丽江难逃噩运,原始淳朴的女儿湖又能保其身么?实际上,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泸沽湖畔的摩梭男女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母系婚姻逐渐解体,一夫一妻制家庭逐渐增多,“阿夏”婚姻也将成为历史,没有人能阻止社会进步的车轮。 不是现代人过腻了都市生活,都有欣赏贫穷偏僻的嗜好,但既已做为旅游区,泸沽湖就不能不注意保留她原有的滋味了,否则谁还千里迢迢地往这赶呢?泸沽湖的美在于她的原始与质朴,在于她的清纯与脱俗,在于摩梭风情的神秘,在于摩梭文化的古老,旅游开发倘不区别景区特点加以保护,庸俗地用一个模子刻画每一个景区,这东方最后一片神秘的净土、美丽神圣的处女湖的亡日则指日可待了。 达娃告诉我,要看泸沽湖和真正了解摩梭人家应该去还未开发的地方,其实泸沽湖2/3属四川,那里由于交通不便,旅游开发触及不多,民风民俗纯正自然,那里的摩梭人热情好客出于本能而非金钱,自然风光也更美。 是的,我想我还会去泸沽湖,去那更遥远的地方住上一阵,不用这么匆促地离别,没有网络,最好手机也没信号,带上心爱的人,安安静静地“撒达米”,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不为逃避什么,城市文明的进步是显然的,我想只要真正吸取了女儿国自由生活的文化精髓,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无论我生活在什么样的尘世,都能坦然面对。为自己而活,为真情而活,为美好而活! 泸沽湖,我走了;我走了,我还会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