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种风情话南浔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8月08日11:51 华东旅游报 |
江南多名镇:江苏的同里、周庄、直,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其中南浔更是佼佼者。有些专家甚至认为,南浔当为江南名镇冠。 南浔之所以誉满江南,首先是占了一个“古”字。这固然有其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浔的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耕作、渔猎、生息。时至北宋,开始形成村落,因有滨溪而名浔溪。时至南宋,浔溪之南已屋宇林立,商贾云集,故称南林。时至宋淳末年(1252年),则设官建镇,分取南林、浔溪首字,易名南浔而至今日。 说其“古”,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考证距今47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蚕丝织物。至于南浔生丝业的崛起,也远始于宋,直至明万历和清中叶,方才形成为令人倾慕颂扬的“辑里丝”的故乡。近代史上,南浔生丝出口,居全国出口贸易举足轻重的地位。1847年上海出口生丝中,“辑里丝”占63.3%。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辑里丝”与茅台酒齐名,同获金奖。传说清康熙、乾隆帝的龙袍,都是用“辑里丝”织造的。由此可见,当时南浔丝织业之盛和声誉之高、之广了。经济之发达,是社会发展之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量。因此,当时南浔被人们称之为“江浙雄镇”,也就很相宜的了。 南浔之“名”,还在于它素以“园林、民居、古桥”著称。据《江南园林志》记载,“南宋以来,园林之胜,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而以湖州、杭州为尤。然湖州园林,实萃于南浔。”时至清代,南浔一镇,仍集名园26处之多,其中5园,即宜园、适园、刘园、东园、觉园,行家均称之为“巨构”。当前,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风情的沿河明代民居建筑群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堪称浓缩民国史的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故居,都是晚清名园和居宅源远流长的真实写照。其它如以“丹桂、腊梅、古树、雕刻、石亭”而闻名的颖园,以及那横跨市河的通津、洪济、广惠三座均逾一二百年以上的古石桥,均亟尽我国古石桥建构之妙,不知倾倒多少中外建桥大师,且尽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凡游览至此等处者,无不为之流连。 当然,游人如到由刘氏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的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私家花园,即上述的小莲庄群体建筑群一游,那独具匠心踞山依水构建的楼、阁、亭榭、厅堂、牌坊,以及那一池随风飘曳的荷花仙子,将无不叹为观止。特别是那闻名中外的45块名人碑刻长廊,居然能幸运地逃过“文革”恶劫而无损,就更吸引游人驻足,并为之额首称庆了。加之南浔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厚积,诸如驰名中外、容纳数十万册古籍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和始建于1926年的南浔商会、后于1998年改建为史籍充实的南浔史馆,都是对外宣传的窗口,可使游人尽情领略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南浔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已改变了古镇的社会面貌和经济结构,市镇建设也日趋现代化。去年古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9亿元,尤其是傲视全国的建材市场的崛起,年成交额达70亿元。从1996年起,这个“敢为无米之炊”的古镇,就先后被民政部、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之星”的荣誉和被定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及“科学综合实验示范区”…… 是的,今日的南浔,已非昔日“盛产‘辑里丝’和鱼米之乡”的南浔可与之比拟的了。不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折射出南浔人的勇气、才干、气魄和古镇工商业的繁华,但是,南浔仍凭借它独特的水乡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其独有的“青石板、小桥、流水”向世人展示其宁静、古朴的水乡情调,召引着都市的人们回归自然。在旅游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生活日益富裕的人们,如果未能到万种风情的现代南浔一游,那将会是一生的憾事的。 图片为广惠桥。元末张士诚曾在此占古惠宫为行宫,故又名王庙桥。(刘学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