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南美之行--秘鲁(三)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4月05日10:34 新浪生活

  作者:新浪网友 anni_li

  一夜的高原反应终于过去了。早上MORNING CALL铃响的时候,我从昏沉的意境中清醒了过来,感觉好象好了许多。同行的人已经在院子里吃早餐了。我收拾停当,竟也觉的精神焕发。可能今天的远行太有吸引力了吧。

  我们去马丘比丘前要先乘坐三个小时的火车。赶早上8点钟的火车。火车里满是游客。列车员看来都是训练有素,做什么事都有条不紊。列车准点出发。由于是在山中行驶,车速不快,感觉很好,象小时侯奶奶带我们小孩子去姑姑家经常坐的小火车一样。一个日本女人坐到了我同行的一位男士的旁边。热情的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和他搭起腔来。他还懂得几句日语。那女人竟象遇到故人一样大叫了起来。其实,这火车上日本的游人是很多的。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包里有钱后,享受生活比我们要超前了许多。但是后来,因为实在是交谈不下去,那女人就坐到了另外一个日本游客的对面了。看来她是一个人旅行,寂寞了点,所以总是想找人说话。

  火车刚走没多远,就停了。我们都以为出了什么问题。站起身看,前面是山坡啊,也就是前面没有铁轨了。不能再往前走了。多奇怪的事情。正在疑惑间,火车又启动了,可是是朝后面行驶。我们原来是坐在车头的一节,现在是被后面拖着往前走了。但是往后行驶的路又不是我们来的路。仔细听那些导游讲述,才知道由于是向山上爬的缘故,火车只能沿着“之”字型走,但因为无法转弯,所以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转换到另一个轨道上,将原来的车尾转换为车头,向山上爬去。这样转换了几次,爬到了山顶,又如此转换落山到了山谷,就行驶在河谷中了。真是有趣。来之前想着做火车有点害怕,可是这样的坐法,竟然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了。

  火车行驶在山谷中是另外一番景致,轨道是平行于一个河流而开发的。当年发现马丘比丘的探险家就是沿着这条河流才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帝国的。我一路在想象着当年的那个情景。那个叫做希拉姆-宾汉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是如何被这传说中的印加帝国吸引,在1911年艰苦的环境下,穿行于这寂寞的山林,终于给后人找到了这个确实存在的传说。我很佩服探险家。无论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就马丘比丘来说,由于探险家的到来,这个古城遗落的到处都是的金银财宝以及文物也被掠夺一空,不能说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仅凭他们给后人带来的精神财富就值得佩服。

  火车行驶大概整个路程三分之二的时候,停住了。我们看见有一家游客下了车。车上的导游说他们准备走路到马丘比丘的。从这里走要七个小时才能到。看见那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三个小孩子(我想最小的那位不过六七岁),真让人佩服。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我也很想这样走上山去。体验一下当初探险者的心情并触摸一下自己的感觉。

  火车终于到了,同行的那位颇有探险精神的人大声的呼喊着,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可是他日益梦想的地方啊!下了车,呵呵,谁知道还要坐汽车,那马丘比丘竟然是这样的遥不可及!游客特别的多,我们等了一会才坐上了汽车,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才终于到了这个“马丘比丘”。这个崇山峻岭中的一块曾经的净土和圣地。

  马丘比丘是当时的印第安的一个部落为了反抗或者说是逃避

西班牙人的入侵和部落之间的争斗,在远离库斯科这个城市中心的地带建立的一个帝国。在这个高高的山上建立这样的一个帝国群体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已是人去财空,我们只能是根据这个城市的布局概貌和建筑群体来推测当时的情形。

  对于这个古城的整体建筑概貌,我自己不多描述,在征得本人的同意下,把我们同行的这位探险人士的描写拈附于下。他的一系列的文章和照片,发表在了国家地理杂志上。

  伫立在古城南边的高台上,但见整座古城层层叠叠,一路向北顺着山势延伸而上。古城的背后,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就象是古城的靠山似的,使古城看起来更加庄严也更为神秘。这山就是华纳比丘。更确切地讲,马丘比丘古城就座落在马丘比丘与华纳比丘两座高山之间的山梁上,只是城市更多的部分是建在马丘比丘这一边而已。可能因此这古城才被称为马丘比丘古城吧。古城的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南面筑有两道石墙。外墙开一小门,有一条小道从小门通向山下,只有这一个石砌的小门可以进出城市。两道石墙之间为梯田。1982年11月秘鲁的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并证实,这是500年前的梯田遗址,在60块梯田上修有灌溉、排水渠道。内墙里面为城池,一排排辉煌的石头建筑,间杂着颓残壁的废墟,依着山势的建筑,有广场、宫殿、庙宇、民居、作坊、兵营等建筑物;建筑之间有上百条石阶梯和小路相通。坡区掘有多处石质水槽。城中的房屋鳞次栉比,坐落在一排排长长的台阶上。屋子都很小,只有一个小房间,窗户一般为3扇窗,紧临狭窄的街道,但建造得十分坚固耐用,朴实无华。相形之下,举行祭典的场所,在建筑上就讲究得多,使用了库斯科城中萨克塞华曼大庙所看见过的那种大石块。其中一块多边形巨石打磨得十分光滑,长有12英尺,宽约5英尺,厚5英尺,重量足有200吨左右。古城中,这种多边形或正方形的巨石随处可见,棱角锐利得就象刀一样,许多天然的圆石块被融合进整体设计中,显示出很高的建筑技巧。很明显,马丘比丘古城有着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同时也有着一片耕作条件完备的梯田农作区。包含3000多级台阶的100多座石梯把庞大的古城的各个不同部分连接了起来,也将相对独立的农业区与古城连成一片,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古城固然伟大,城墙外的梯田同样也伟大。印加人用石块在山坡上堆砌成一堵堵墙,然后填土筑成长条形梯田,种植玉米和土豆等作物。而那顺着山势,引山水入城的水槽,在满足城中用水之后,自流用于梯田的灌溉,极尽科学,更令人叹服。在印加帝国的许多地方,耕地大部分是安第斯崇山峻岭间的河谷地和山坡地,印加人开劈出来的梯田,既防止了山坡地的水土流失,又有着精巧复杂的灌溉系统,这说明印加人已有相当发达的农业了。地处崇山峻岭中的马丘比丘古城,要做到能维持城市的生存,没有相应的农业是不可思议的。从这个角度看,城外的梯田比古城本身来得更伟大,虽然它只是古城的附属部分。根据考证,秘鲁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开始种植玉米、南瓜、菜豆等,公元前3000年已学会种植棉花。到了印加帝国时期,农业已有了相当发展,栽培的农作物多达40余种,包括马铃薯、白薯、木薯、辣椒及几十个品种的玉米。站在马丘比丘古城的废墟上,我更能体会发达的农业对于帝国的重要性。没有发达的农业,是无法想象当年印加帝国是如何去称霸的。

  我曾问了导游为什么那时候的人要穿越崇山峻岭选择这样的一块地方。导游说说法有很多。由于当时没有什么文字记载,现在只能是推测。不管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如何的说法,当地人都持这样的两个观点,一是可能当时的头领想远远的避离尘世间的杀戮,所以不辞辛苦,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寨。二是因为印加人是很崇拜太阳的,他们觉的在高山上距离他们的太阳神特别近,可以更好的与神亲近,请她好好的保佑她的臣民。我们到的时候刚好是中午,确实感到太阳的热烈与亲切。许多游人都躺到了草地上晒太阳。上文提到的我们那位同行的人,和另外一位从巴西赶过来和我们同行的人,还特别在一个山顶上,脱了上衣,光着上身在山岭中享受着太阳的恩赐。我远远的看着仿佛在打坐的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正在照耀着他们。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眷恋于这个高山上帝国的我们终于不得不离开。同行的人一直遗憾不能在此住一晚,深深的体会夜里的安宁与静寂。

  下山的途中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个当地的土著小孩,跟着我们的汽车,当然他是从丛林中穿跑而来的,在汽车之字型的每个路口,都大声喊着一句土著语,大概是一路顺风的意思,车上的游客每到了一个路口都在猜着这个小孩子到了没有,结果他总是能跑在我们前面,在等我们。每看到他大家都会大笑,朝他招手。快到我们乘火车地方的时候,司机开了门,他上来,挂着一个袋子,张开走个每个游客的前面。呵呵。原来是要给钱的。游客的到来,倒也给当地的土著人找到了一些生财的路子。不过我是很喜欢这样诚挚的做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秘鲁印加古城遗址每月下沉1厘米 面临损毁威胁 (2001/03/08 14:3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