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跳出“鼓励轿车”的框框(附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5月08日10:30 生活时报

  

跳出“鼓励轿车”的框框(附图)

  轿车进入家庭好是好,但是在中国不能拿发达国家的轿车拥有量指标来比较。轿车进入家庭还要有个度。

  美国是世界上千人拥有轿车数量最高的大国,也就是说,3个人有2辆。中国的水平远低于美国,一般估计千人只有3辆。以此看来,中国当然应该大力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但这个“大力”,并非是说中国要追赶美国的水平。轿车是要走近百姓,但从中国国情考虑,不应该提倡进入到每一个家庭或者大多数家庭。形象地说,美国的千人轿车保有量如果是一个正常身高的人的话(假设身高170厘米),中国的水平只相当于不到1厘米的微型侏儒。中国的轿车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100倍,这是闹着玩的吗!就算我们有很多外汇去买石油,但我们的道路、停车场从哪里来!大家都把车停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去?

  也许有人会解释说,我们只让城市达到户均1辆轿车。全国只有20%城镇居民,这样算下来,轿车千人保有量只有美国水平的1/10,该不算多吧。可是我们要说,这个算法真的是自欺欺人。说那个车挤、道路跟不上、车子没处放,不就是城里的事吧,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

  中国的千人轿车保有量究竟达到多少比较合适,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下子谁也说不清楚。笔者认为有必要跳出“轿车”这个老框框,于是提出以下设想:

  第一,改变观念,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改为“鼓励汽车进入家庭”。

  第二,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是大方向,但具体的鼓励对象、鼓励政策要有科学设计。比如,鼓励买限制用,并非一概限制,而是要对在中心城市、繁华地区使用有限制或者多限制,在小城市、卫星城不限制或者少限制。

  第三,在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最好应该根据国情鼓励多种汽车,只要它们达到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就不要限制而应该鼓励。比如,小型MPV、皮卡、微型客车等,只要符合环保、安全、节能、节约资源标准,首先应该与轿车一视同仁,可以同轿车一样使用城市里的道路,甚至应该设计引导性消费政策。

  我们需要考虑中国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来将汽车做成支柱产业。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笔者当然坚决反对唱出诸如“户均一辆轿车”之类的大跃进高调,也不赞成单纯只提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