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86只大熊猫安然无恙(图)

http://pet.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15:34  新华网


卧龙大熊猫

  新华网成都5月14日电(记者赵博 海明威)“通过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短暂的电话联系,我们得知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现在很安全!”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熊北蓉14日上午10时许在电话中告诉新华社记者。

  熊北蓉说,受到地震的影响,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被全部转移至地势开阔安全的沙湾,其中包括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国家林业局最新消息,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在与外界通信中断约30小时后,终于与四川省林业厅通过卫星电话取得联系,称其饲养繁育的86只大熊猫无伤亡,幼仔已被全部转移至地势开阔安全的沙湾。

  截至目前,四川汶川地震涉及到的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等中国三大大熊猫饲养繁育基地共144只大熊猫均无伤亡。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国家林业局13日最新消息,在汶川地震中,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影响,1590多只野生大熊猫状况有待观察。

  据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介绍,目前野生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地震及多雨等不利天气条件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因竹林被毁造成食物严重短缺的威胁不大。

  卧龙自然保护区概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同时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猫科研队伍。已出学术专著8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有4项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有5人次获优秀科技论文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作开发机制。目前,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区人均收入达2074.39元,比2003年增加234.21元。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