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三亚城市名片征集活动 > 正文

也说三亚城市名片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4:59 新浪生活

  一张好的“城市名片”,应当是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相“叠加”的产物,既继承城市的历史,又体现城市的现实,还引领城市的未来。

  为什么需要名片?

  三亚市征集“城市名片”的活动,初看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再看就很有些意思了,细看呢,才发现“个中三味”。

  我首先想到的是,人们为什么需要名片?1980年代以前,普通的人相互交往,似乎不需要交换名片,也不需要交换电话号码之类,因为那时既没有频繁联系的必要,也没有可供交换的内容:人们一样的身份,一样的装束,一样的简易住房,一样的没有住宅电话和号码吉祥的手机。可是今天不同了,互不相识人们见了面,首先要交换名片。那名片很有讲究,有素色的,有彩色的;有单面的,有双面的;有中文的,有外文的,还有既中文又外文的;款式质地等等都各不相同。交换名片的方式也很有讲究:弯腰、微笑、双手,如此这般地递过去,如此这般地接过来,如果马虎了事,就是粗俗、没教养,不懂得社交礼仪,这可不是一桩小事。

  名片的作用,于己是传递信息,于人是方便交往,而要准确传递信息,就应把握真实和重要两个要旨。真实,就是排除虚假的信息,一些人把名片作成“名骗”,假职务、假职称、假成绩、假荣誉,一股脑儿印上去,不仅忽悠了别人,而且最终也忽悠了自己,因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重要,就是排除次要和冗余的信息,一些人惟恐自己不被充分了解,把名片做得像自传、像论文、像悼词,职称七八个,职务十几个,头衔几十个,把别人弄得眼花缭乱,而自己的真正身份和特征,反而变得模糊了。这叫做欲速则不达,欲明则不朗,何其冤哉!

  三个维度的“叠加”

  很明显,“城市名片”与人的名片,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所谓“相似”,是指它们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应现实的需要而产生,都需要以真实和重要为其要旨。所谓“相异”,是指“城市名片”具有与人的名片不相同的特点。一张好的“城市名片”,应当是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相“叠加”的产物,换言之,它应当既继承城市的历史,又体现城市的现实,还引领城市的未来,并且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继承城市的历史,就是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的现实,就是反映城市的当下特征;引领城市的未来,就是反映城市的发展愿景。如果不能把某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当前特征和发展愿景反映出来,不能把上述三者“叠加”成清晰而明快的图画,不能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城市不可替代的个性,“城市名片”岂不成了“城市名骗”?谈北京的个性,能够离开故宫、

长城、颐和园以及它们所表达的历史么?能够离开首都、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它们所表达的现实么?能够离开2008奥运会、对抗沙尘暴、构建
和谐社会
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未来么?当然,“叠加”不是“相加”,不是段落加段落组成的说明书,而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一滴水见太阳。因此,制作一张“城市名片”,妙在“三维”,难在“叠加”。

  过程大于目的

  “城市名片”以“征集”的方式来制作,这是饶有意味的。一张小小的名片,却用一次大大的“征集”来支持,是不是小题大做?是不是虚张声势?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我以为不是。“征集”的妙处,是故意让过程与目的的关系“失衡”—————渲染过程、突出过程、夸大过程。于是,过程有了两重意义。

  一方面,过程仍然具有保障作用。通过向省内外、国内外广泛发布征集信息,可以集思广益,吸纳民智,使“城市名片”能够吸收更多的智慧和情感,理性和想象,赞美和审视。事实上,三亚市的有关征集活动,已得到数以十万计的反馈,此种反馈对主人来说意味着丰收:不仅是原料的丰收,半成品的丰收,而且是成品的丰收,精品的丰收。如此空前茂密的绿叶,必然扶出一朵空前精美的“城市名片”之花。

  另一方面,过程还具有独立的价值。征集的过程,不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它本身也是目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重要的目的。因为征集本身,就意味着发动,意味着宣传,意味着了解,意味着研究,意味着“营销城市”。当省内外、国内外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注视三亚、关注三亚、批评三亚和赞美三亚的时候,作为“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的三亚,不就在从容地收获着美誉度和影响力吗?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活动组委会提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三亚城市名片征集活动专题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