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 柔道 空手道 截拳道 细盘四道奥妙处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4月13日15:02 精品购物指南 |
也许几年前,很多人还对这诸多“道”们知之甚少,印象多来自小说、电视或体育节目,但如今这四种“道”已经真真切切地成了百姓健身的技法。虽说无论修习哪种,都对体质、爆发力、反应、柔韧性以及意志等大有好处,但各道终究各擅胜场,各有各道的奥妙,究竟适合您的是哪种呢?为此,记者特请这“四道”俱全的北京沸点俱乐部的相关教练揭开其中奥妙。 截拳道:无招胜有招 传奇人物中李小龙的传奇功夫,他在咏春拳基础上,研究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拳、法国腿法等技击法而创立了截拳道。 截拳道最讲究的是效率,讲求随机应变,“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就先发制人”。李小龙认为一次完美的制敌,应该是战略、速度、时机和欺敌以及敏锐而准确的判断的有机结合。 “突破形式的束缚,力求自由无羁”听来很虚,李小龙在当年接受《黑带》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有一招可以叫截拳道,《精武门》中罗博克用‘剪刀腿’夹住了我的头,使我动弹不得,而我最接近他腿的是嘴,于是我只能咬他一口”。截拳道的法是取材于任何可以取材的法,是无限的,不固定的。 他摒弃了任何形式化的招势和一些华而不实的“型”,灵活运用各门各法,其灵魂在于对技能的完全熟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潜能,配以长期直觉训练,进而成为自由的拳道(“无招胜有招”)。因为在真实的搏斗中,对手是人,他的情绪、心理和思维很难推测,采用的手段也将千变万化,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对瞬息万变的现实自然不妥。当然截拳道也具有自己完整的、科学的技法体系。例如类似其他武术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拳法、腿法、攻防技术的训练等。既然反对“型”,反对模式,截拳道为什么还要从套路学起呢?李小龙解释这是为初学者设计的,“就像伤者手中的拐杖,一旦行走自如,必将拐杖弃之为薪”。 点评:“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初学截拳道,会感觉在某种程度上与跆拳道相似。但截拳道极其讲究悟性,“后发制人”,“无招胜有招”,说来轻松,要做到可实在不容易。 跆拳道:十足阳刚 所谓跆拳道,跆指脚踢、摔撞;拳是用拳头击打;道为艺术方法。跆拳道起源于1500年前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花郎道”,基理在于八卦,体现阴阳交融的宇宙之理。经过二战以后的系统发展,现代的跆拳道动作不像以往那样圆滑流畅,也不过于重视运动中身体的平衡,更重于实战效果。韩国人将其苦心经营为奥运项目,这些改变也起了推动作用。 跆拳道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腿为主,腿法技术占了3/4,理由是腿的长度和力量要超过手。腿的技法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右直右屈,可转可旋,变化多端。但手法也很灵活,可以变化为拳、掌,并兼用肘、肩进攻防守。第二大特点就是方法简练,刚直硬打。跆拳道的手段讲究简捷、实效,对抗双方都以刚制刚,连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很少躲闪,随即就是连续的反击。这些正与朝鲜人刚烈的性格相符。第三是独特的内外兼修理论,当然这与我们的气功是两回事。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这种威力可以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定。跆拳道完善的晋级考试中,这是一项重要内容。 评点:跆拳道的特点是阳刚气十足,需要练习者良好的柔韧性,动作也舒展漂亮,颇具欣赏性。但入门需下工夫,若想达到实战应用,从白带、黄带、蓝带、红带到黑带需不少时日。 柔道:阴中蕴柔 大家对柔道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香港武打片还难得一见时,日本武打片《姿三四郎》就曾让我们目睹过这种奇妙的技艺。 柔道是由日本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柔术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垂仁天皇时期,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位高手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角力的技术被后人继承发展为相扑,搏击手段就演变成柔术;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少林武术,是徒手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的总称。系明朝末年,陈元斌东渡日本所传。而国际柔道联合会会规第一条规定,柔道创始人为嘉纳治五郎,他博采众家之长,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并在1882年开设“讲道馆”,柔道自此真正创立。 柔道的首要特点就是以柔克刚(更像武当派),讲究技术、力量、身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它讲究通过调动自身全部气力、体力、智力,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制服对手。多为近身打法,实用性很强。由于嘉纳治五郎自小体弱多病,柔道中更突出以退为进、攻中带守、守中有攻的阴柔特色,以小胜大才有可能。嘉纳治五郎曾经说过“柔道乃最有效运用心身力量之道”,他认为柔道是一种技艺与心灵的双重修炼,修好了心,才能领悟什么是“善用精力”。 评点:一柔一刚,柔道和跆拳道可作为互补项目。欣赏性不太强,但非常实用,从头到尾都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而且学起来容易上手。此外,除了初期的基本训练外,平常都是两人切磋,训练过程不枯燥,可以看看电视剧《青春爱火花》中谢霆锋怎么练的。 空手道:心体合一 大家都知道空手道的原称叫“唐手”,根源在中国。不过它现在早已超越了黄皮肤的范畴,各个时期的动作片中都可以看到空手道的影子,尚格云顿、罗列士等皆是其中好手,不少国家的军队也把它列为格斗训练科目之一。 空手道首先意味着“赤手空拳”,19世纪日本冲绳的百姓不能携带武器,他们就靠这门工夫与统治者抗争。空手道的踢、打、摔、跌的全面性攻击,使“以小胜大”成为可能。1991年,一位身高只有1米68的“小家伙”,凭借凌厉的凌空进败腿法,击败了身高1米9多、体重近200斤的对手,荣登世界锦标赛冠军的宝座。 空手道门派众多,20世纪中业逐渐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流派。其中现代空手道的代表人物大山培达,他创立的“极真会空手道”又称“格斗空手道”,不戴任何护具,以格斗为终极目的。这套格斗体系相当全面,包括:拳法、手刀、腿法、肘法、膝法、摔法和关节训练等技术训练;力量、耐力、反应、柔韧等素质训练;还有呼吸训练、内力训练和心理训练。空手道讲究“心体合一”,即心灵和肉体同时强大。据说空手道黑带高手的拳头打击力可达700公斤,脚可达750~800公斤,这位大山培达曾经连续与100位黑带高手格斗200分钟,并未倒下,实在可怕,相比之下他徒手劈死43头健牛似乎就没什么了。 评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项目,据说一般训练半年,男子可以正拳击碎5块1厘米厚的木板,女子也可以用手刀击碎4块。空手道在生活中讲究“克己”,培养自信和毅力,据说练习者还多长寿呢。不过直接击打身体的训练有一定危险性,一定要听从教练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