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趣谈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3月30日14:25 精品购物指南 |
晴空彩筝吻风飘,筝童控线乐逍遥,黏地小草仰筝笑,笑待筝落地怀抱。一幅美丽的春日图画,除了蓝天、碧草之外,还需要多姿多彩的色彩来打扮,一幅美丽的春日图画除了静物的点缀,还需要人们的欢歌笑语来烘托,否则就不是春天,就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既然春到了,既然要放飞冬季的那一份沉重,那么一只只飘飞在空中的彩筝就是最好的载体,买一只送给自己送给朋友,因为这是春天的礼物。 微型风筝舞翩跹 春天放风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如果你喜欢小风筝,不如看看董德云的微型风筝。 第一次见到微型风筝是在董德云的家中,最大的风筝也不过巴掌大,最小的风筝可以放在指甲盖上。 一说起这些微型风筝,董德云的双眼顿时熠熠放光,谈兴倍增。据董德云讲,当初他做的风筝都是大个的,最长的是一条近80米、共140节的龙风筝,为了这只龙风筝,花去了董德云夫妻半个月的工资,“后来考虑到经济因素及住房条件”,董德云考虑做微型风筝。 据董德云讲,当时也有人做微型风筝,但那些只是样子货,大多数都飞不起来,而且最小的也都是手掌大,而他要做的微型风筝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个个都要飞起来,一个是越小越好。 说时容易做时难,用董德云的话说,“从开始做微型风筝到保证个个都能飞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一次次的琢磨分析,一次次的扎制裱糊,一次次的绘画放飞,经常干到夜里二三点钟。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能丝毫马虎,扎骨架用的竹丝取材于最嫩的竹皮;糊面要用最好最薄最有韧性的棉纸;固定骨架要用比头发丝还要细上几倍的尼龙线;乳胶不能太稠……“比如说做一个手心大的蝴蝶,得用5根竹丝扎骨架,然后从普通的尼龙线上破股,取其中一根尼龙丝,借助小镊子将骨架缠紧并打8个节,接着就是糊绵纸,最后用只有三根笔锋的画笔在绵纸上一笔笔地勾画……最少要用一天才能完成一只微型风筝”,董德云告诉记者。 1990年11月,董德云同其他风筝名家代表北京风筝队赴香港参加了“国际风筝节大赛”,在数百人的比赛和竞飞中,他的微型风筝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并获得了“轻盈杯”,香港报界连续三天报道了这项“世界之最”。 如今,董德云的微型风筝有二十多个品种,硬翅类有翱翔的雄鹰、打鬼的钟馗、美丽的天女,软翅类有亮翅的白鹤、腾起的沙燕、摆尾的金鱼等等,其造型逼真,特别是按一比一比例制作的动物造型更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据说,去年夏天,董德云在朝阳门立交桥放一支蜻蜓风筝,就引得一只蝙蝠前去叼啄。此外,董德云考虑到孩子们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还开发出一种动物串类,除十二生肖外,还有猫、蜜蜂、大象等造型。这种立体风筝,由头、腿、身子等五片组成,配上两溜羽毛,飞在天上煞是可爱,特别招孩子喜欢。 如今董德云的微型风筝早已飞出国门,遍及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据说,老董的一只微型风筝,在美国曾卖到过一百美元。石军 定向风筝风靡世界 任何事物都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包括风筝,如今一种风靡世界的定向风筝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凡是能够指定方向飞行,或是可以任意改变方向航行的风筝,我们称为定向风筝”,专门经营这种定向风筝的马同告诉记者,“一般风筝的定义是以固有物体缠上绳线,利用风的力量,使其在空中飘扬,传统式风筝以单线为主,而定向风筝为了能自由改变方向,基本上之架构都以两条线或两条以上的线来控制为主,多人一起玩,可做团队表演”。 据马同介绍,可以通过定向风筝表演出许多飞行花样:分列式、空中芭蕾、左右旋转、数字排列、交叉穿心、炸弹开花、接龙、对映、横扫地平线、空中楼阁、万里长城、龙凤双飞等等。如果风力许可其中的龙凤双飞是最具有视觉的享受及听觉的震撼,因为它们饱和了整个天空的领域摇摆着长约一米的尾巴在急速爬升及俯冲的同时都会发出飞机掠过的引擎声音十足的震撼效果是可想而知空中飞舞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给,姿势实在是精彩绝伦。 定向风筝是目前全世界最风行、最新潮的一种户外休闲运动,本身骨架是采用轻质的高碳纤维杆再披上防水不透风、韧性强的降落伞专用布,控制风筝的绳索,以编制防弹衣的纺纱织成,无弹性,细小如一般针线,但可耐二三十斤的拉力。定向风筝轻巧,不占空间,想玩,组合起来就可以玩,而且携带方便,易学,因为驾驭定向风筝的诀窍是非常简单,只要您有骑乘自行车的经验,马上就能驾轻就熟。定向风筝体积有大小之分,大致从2米至4米,风愈大,受风面积较小的定向风筝越好玩,相反,就要选择受风面积较大的大型定向风筝,因为风速和定向风筝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扬力和抗拒力成正比。 微型风筝的放飞技巧 尝试过放风筝的人大都有这样糟糕的经历:风筝飞不起来。为了使风筝能够高高地翱翔在蓝天中,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放飞原理和技巧。 放飞原理 要使风筝能够起飞,并在天空中飞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要有一定的风力。 2、风筝本身必须有迎风的倾斜度。 3、即风筝躯体迎风的平面与平行于地面的气流构成“迎角”。 4、要有放飞者的牵引力。 5、即拉力。 放飞技巧 放飞风筝之前,一定要了解风力和风向。作为娱乐休闲活动,放风筝的最佳风力是2-4级。在放飞20×20~50×50平方厘米的小型风筝(如硬翅沙燕)时,放飞者背部迎风,一手拿风筝后面的中心条,另一手持线,两手相距半米,使风筝头部在前。当耳边感到有风时,用中速向后提拉,使风筝直立迎风向上起飞超过头部。此时放线,风筝下落时再提交接班,风筝上升后再放线。如此反复提拉,放线,放线,提拉,即可把风筝送上高空。 定向风筝放飞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放飞时应注意避开人群,远离电线、建筑物、树木;雷雨天气不能放飞。 起飞:因为定向风筝是靠双线的长度不同而改变飞行航向的,所以不能像传统风筝那样边飞边放线。应背风站立先将双线放出并固定好,两臂抬起,两手握住手把将线拉紧,若两控制线长度不等时应调整一致。起飞时双手由上向下拉,人稍微后退同时注意风筝的航向,如果风筝在风速适合机重的情况下,它会一直向前飞行。 飞行:当你控线的双手平行用力时风筝一直向前直线上升,左臂后拉向左旋转,右后拉向右旋转。由于控线双手用力的轻重缓急不同,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以右手为例:当右手稍后拉时,风筝向右做横扫飞行;适当加大力度时,风筝会向右下或垂直飞落;进一步加大右手力度风筝会以顺时针旋转风筝旋转后两线相缠,这时控制风筝的线绳仍然是左拉向左,右拉向右,缓缓用力风筝运动的轨迹为弧线形轨迹,瞬间加力风筝运动呈棱角状。 降落:定向风筝的降落也不能忽视,它不是像传统风筝那样收线降落,而是以风的大小来做迎风降落和侧风降落,这项也要好好的学,不然风筝就要重重的摔在地上。迎风降落,让风筝飞至离地面一至两米时,将风筝机身拉正,人向前移使风筝失去动力,有种空飘的感觉便可徐徐下落;当风力强时可采用侧风降落,将风筝拉至风的外侧,降低高度,斜降即可。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太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