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垂钓情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6月05日11:33 钱江晚报 |
对于74岁的许世海来说,看着上钩的鱼儿由远及近,快速拎起钓鱼竿那一刻,那种收获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自从西湖上开放了垂钓区,许世海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我也正是在苏堤上的垂钓区碰到他的。除了因多晒太阳身上皮肤黑外,丝毫看不出七十开外的人。只见他先找了个钓位,在湖面撒上半斤多的诱饵之后,开始慢慢地做着调鱼食、试试线长等准备工作。他跟我说,鱼的嗅觉挺灵敏感的,这半斤多重磅“炮弹”扔下去,十多米远的鱼儿都能闻到,半小时左右它们就会寻觅过来。 许师傅的钓鱼史已谱写了二十来年了。那时候他还在西湖饭店工作,因为身体不是很好,他的一位爱好钓鱼的朋友建议他不妨钓钓鱼,他便跟了去玩玩,这一玩便玩上了瘾。 当时,西湖还没开放垂钓区,不过垂钓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只要过了松木场,那些小河都是垂钓者显身手的地方。许师傅多数是去留下、蒋村等处垂钓,那儿河网密布,河道纵横。 许师傅三点多钟便起床了,稍作准备,四点钟就骑着自行车往目的地赶。清晨的河面上水气氤氲,空气特别清新,还有鸟儿在旁边婉转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不管鱼儿有无上钩,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近些年水质的污染太严重了。”住在运河边上的许世海对此深有感触,前几年,只要走到运河边上,老远就能闻到阵阵臭气。这样的环境鱼儿怎么生存,而垂钓者也受不了这难闻的气味。这两年好多了,运河的水清了,而西湖里的鱼是越来越多了。自从钱塘江的水引进来,很多鱼连名都叫不上。 说起鱼来许世海眉飞色舞,黄尾巴、红尾巴、荡肚儿、螺蛳青……一连串对我来说很陌生的鱼名很顺溜地从许师傅口中说出来。许世海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也是五六月份的光景,那天他的钓位驻扎在苏堤锁澜桥的边上。因为天气热再加上已是下午,他认为鱼上钩的几率不是很大。就在他失望之际,他那挂在线上的铃铛却发出了令人振奋的响声。他赶紧把抛在几十米外的线收回来,没想到上钩的是条大鱼,收收放放弄了好些回合才把它搞定。这时旁边已围了好多人,在众人协助下,才把它装进了鱼篓。这是条漂亮的红尾巴鱼,身上雪白,只有尾巴是红色的,一称重量,竟有七斤多。 除了钓到各式大小不等鱼类,许世海还在西湖里钓到过玉质的挂件,钓到过两斤多重的甲鱼,让小辈们大快朵颐,这些事都成了许师傅垂钓生涯中的趣事、乐事。 垂钓二十多年,许师傅的装备已不能同日而语。从最初自己用毛竹竿做的简易钓竿到现在方便实用的金属类的,已有好几代的更新。在这些金属的钓竿中,有手竿、抛竿两类,而他竟有长短不同的近十根竿子。 二十多年的垂钓经历也让许世海有了可集辑成册的经验:什么鱼饵的调制、钓位的选择、提竿的时机等等。而对陪伴多时的西湖鱼的生活习性也了解颇深,现在这种天气早上来钓比较好,也不用抛很远,二十来米以内,因为它们要来岸边找食吃;下午要用抛竿打得远,这段时间往往容易钓到大鱼;下毛毛雨来垂钓比较好,而狂风暴雨之后最好隔上一天再来…… 前些天,许师傅一天就钓了十多斤鱼,让左邻右舍都尝了西湖鱼的鲜美,而许师傅则更感到垂钓的乐趣。许世海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参加的活动并不是很多。除了下下象棋就是钓鱼了,因此他会把钓鱼这项运动一直保持下去。(本报记者潘良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