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可以遗传么(图)(2) |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3:32 新华网 |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诺贝尔奖父子(母女)得主俱乐部成员的生活经历都对其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科恩伯格从12岁开始就生活在父亲的显著影响和激励作用下;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8岁开始给母亲居里夫人当助手;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格·玻尔是同样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尼尔斯·玻尔的儿子,他从小在物理天才沃尔夫冈·泡利和维尔纳·海森堡等人的影响下长大。 也许最能说明在培育天才方面外部激励比基因遗传更重要的例子是J.J.汤姆森,他在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并非是汤姆森最大的功绩。不仅他的儿子乔治·汤姆森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7名学生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后人无法超越的成就:同一位导师培养了8名诺贝尔奖得主。 不仅如此,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她的父母一样,从事放射性物质领域的研究;乔治·汤姆森发现了电子的属性(其父被称为电子之父);卡伊·西格班在X射线光谱学研究上有杰出贡献(其父也是X射线研究者之一);罗杰·科恩伯格和他的父亲都是研究基因谜团的;劳伦斯·布拉格在25岁时与其父亲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 因此马斯德乌认为:“一个没有天赋的农民的儿子,其前途并非生来注定。他的努力和坚持将决定他最终的生活。除非患有严重的脑部疾病,任何人在智力上都不会受遗传的限制。” 丁伯根兄弟就是例证。他们是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对兄弟。扬·丁伯根获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尼古拉斯·丁伯根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父母并非才华横溢,但非常注重对他们的教育。 总之,只要有意愿和爱心,天下所有的好父母都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