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健康 > 疾病 > 正文

女人因为不生育所以生病(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4:58 生命时报

  如今,对很多都市男女来说,结婚生子已经不是生活的必由之路了。日前,一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仅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人们惊呼,全国大都市的“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除了不结婚的,很多已婚者选择了推迟生育或干脆作“丁克一族”。前不久路透社的一条报道,让人们对这些晚育或不生育女性的健康产生了担忧——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埃米莉·格伦迪教授称,妇女不生育与生育太多、太早及怀孕间隔太短,都有可能损害她们的健康。就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辅助生育与产前诊断中心的郁琦教授。


妇女不生育有可能损害她们的健康

  人体结构已为生育做好准备

  “人体结构的设计,天生就是为生育准备的。”郁琦说。人虽然已经高度进化,但是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基因的差别也就是3%。左右,因此身体机能与动物很接近。在自然界,所有动物的生存目的都包括复制自己的基因,即繁衍后代,人也不例外。

  生殖是自然界最奇妙的过程,尽管科学进展飞速,但是人们对生殖的了解最少。郁教授说,整个生殖过程中,从生理结构的准备、内分泌系统的微妙控制,到激素水平的变化、精子和卵子的成熟、结合,再到怀孕、分娩,非常复杂。“不仅动员了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身体几乎所有系统都要参与进来。”

  不生孩子,妇科疾病风险高

  众所周知,女性的子宫是孕育婴儿的空间,乳房是哺乳的器官,如果女性主动选择不生育,这些没有“物尽其用”的器官会怎么样?郁琦教授指出,研究表明,不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都比生育的妇女高。

  这是为什么呢?郁教授进一步解释道,由于人体结构生来就是以生育为目的,所以在怀孕前,身体的所有系统都处于准备状态,各个器官都在激素的刺激下“跃跃欲试”,比如卵巢周期性排卵等待精子的到来,子宫内膜周期性增厚等待受精卵的种植。“就像一个人蜷缩在起跑线上一样,在发令枪响之前,时刻准备着的人是最累的,而一旦起跑,能量释放出来,人反倒放松了。人体器官也是这个道理,长期处于雌激素的刺激下,生病的危险就增加了。”

  据介绍,除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不生育妇女患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也比正常生育的妇女高。并且,郁大夫告诉记者,对于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生育是最好的治疗,一般都能得到缓解,有些甚至可以痊愈。

  不生育者如何保健

  既然不生育有患病的风险,生育就都安全吗?郁大夫说,在医疗卫生不发达的年代,生孩子对妇女来说是道“鬼门关”,另外,多育会导致子宫脱垂等问题。“但在今天,围产期保健已经做得非常周到,生孩子是个很安全的事情了。过去电影里常见的场景,如医生从产房冲出来问家属‘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早就看不到了。”

  比较各种情况对身体的影响,郁教授指出,不生育的危害比早育、多育更多,“作为妇产科大夫,我们建议妇女在适宜的年龄,即25—35岁之间至少生一个孩子”。他说,如果年纪太大,卵子的质量、人体器官机能都会走下坡路,出现畸胎、死胎的比例会增加。

  尽管人体的结构是以生育为目的设计的,但人毕竟有选择不生育的权利。对于那些下定决心不要孩子的妇女来说,保健就格外重要了。郁琦教授建议,首先要选择可靠的避孕措施,如口服短效避孕药,千万不要依赖紧急避孕药;其次,定期体检,项目包括乳腺癌筛查、妇科B超、宫颈涂片等;最后,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调整心态也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健康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研究表明:四种生育状况对女性健康有害2006-10-09 11:37:31
大连市财政局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2006-10-09 10:07:00
专家推荐男性保持和改善生育力方法2006-10-05 12:33:37
小学校长非法为村民取节育器致多人生育(图)2006-09-30 09:59:00
匡生元:充满世袭味的二胎生育政策2006-09-30 00:18:30
19岁少女生育4子 行乞月入过万(组图)2006-09-29 11:13:55
乳房发育不好也能生育吗2006-09-26 14:00:08
男子生育也有“生物钟”2006-09-26 13:44:11
刘建业手术缝12针不影响生育 伤口未愈将缺席余下联赛2006-09-25 09:51:17
大讨论:单身生育的孩子该不该上户口2006-09-24 14:56:05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