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过精致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8月23日11:06 钱江晚报 |
慈禧忽然想起吃萝卜,这可是个难题,因为它没资格跨进御膳房——宫里人一向轻视它,以为只是平民之食,或是喂牲畜之用,绝不能有辱太后。女官德龄吩咐下去后厨师可煞费苦心,又是焯透,又是洗过,还沥干水分,在鸡鸭汤中配以火腿丝、香菇丝,做咸汤菜。这与苏东坡的吃法形成强烈反差:他吃芥菜、蔓菁与萝卜,只在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再加点生姜,虽无鱼肉珍禽,但有自然之甘。苏东坡是位豪放的诗人,喜欢萝卜的原味,那是一种朴实的风味。 袁世凯吃填鸭同样讲究到极点——负责养鸭的仆役每日须用补阳益精的鹿茸,切成片,捣成细屑,再与新产的高粱调和。按规定次数准时填喂,如此,鸭子则肥大健壮,肉质细嫩,味儿鲜美,吃来大补肾元。如此恶补,反而使他短寿———只活到57岁。反观陆游,他颂扬韭菜和鞭笋,还有黄瓜和莴苣,很普通的菜被他视为妙极的珍馐——“荠糁芳香妙绝伦”!他爱素食,对荤肴也兴味不小,饮食上的放达是他长寿的因素之一。 “茄鲞”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话题:菜肴的制作可以精细到何种程度?是否有仿制的必要?它是“红楼菜”之一,有人吃过仿制的,多数不满意,因为走了样。这也难怪,要是按凤姐所说茄鲞的制法,这得化多少功夫!尤今女士在《茄子》中介绍她吃过的一些茄菜,做法不繁又风味独具:如潮州人把茄子去皮,捣成泥,把爆过的蒜末倒入,加蛋清煎熟,“如得吮手指”;海南友人把熟茄剖开,倒上洋葱及辣椒酱“茄香如蛇,缠得人神思恍惚”;客家朋友的酿茄子,馅料为碎猪肉、是肉及咸鱼,“一个个犹如精心制成的雕塑品”;广东人把鸡皮熬油,鸡肉切丁,加豆酱、辣子、连同茄子放入砂锅去熬,“足以使人吃得灵魂出窍”。如今茄子遍地,不妨如法炮制,别老是炒茄子,冷拌茄子。 菜肴制作的精致是我国烹饪一大特色,尽管茄鲞遭到非议,但专家认为还有保留的必要。我认为像“豆芽塞肉”这样的菜,可谓挖空心思,费那么多功夫将鸡肉糜嵌入细茎中,有这个必要吗?(白忠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