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食用油要口味更需营养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8月09日11:05 北京晨报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人们的不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我们每天生活都离不了的食用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以前人们常吃的是猪油、大豆油、花生油,后来出现了备受青睐的色拉油、玉米油,现在又有了以“亚油酸”含量高而著称的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如此众多的品种,究竟哪一个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呢?专家指出,如果长期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应是更好的选择。

  吃油也存在误区

  以前市面上可选择的食用油种类并不多,人们经常食用动物脂肪油和没有精炼过的植物油,并且错误地认为多吃对人体有益。医学调查表明,这些油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威胁是脂类食用油和未精炼植物油存在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营养,但由于脂类在人体内代谢异常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的健康食谱都把脂类排除在外。其实脂类在人体中是必不可少的,适量的脂类营养能够供给人体能量、构成人体内各种机体的生物膜、供给必需的脂肪酸还能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消化吸收。

  由于动物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过高,食用过多不但不能发挥脂类的应有营养,反而为疾病埋下祸根。所以动物脂肪油现在已逐渐被精炼植物油所代替,这标志着食用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院长陈春明教授指出,精炼植物油由于过分精炼,在去除杂质的同时一些营养元素也随之流失,食用后并不能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这也是食用油常见的一个误区。

  新型食用油“八仙过海”

  随着营养需求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只食用花生油、豆油、麻油、菜籽油了。专家介绍,从健康和口味的多种需求角度出发,有多种新型植物油将成为人们未来食用油消费的新方向。

  甘薯油:用甘薯熬制出来的甘薯油,可供给人们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症。

  麦胚油:从小麦胚芽中提取的油脂,营养价值很高,并且有防治疾病等作用。

  米芽油:是利用糯米芽制取的,长期食用可调节大脑功能,抗衰老,并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苹果油:这种油具有天然的苹果香味,并含多种维生素。

  山楂核油:将山楂核蒸馏后,可获得黑色黏稠的山楂核油。

  花卉油:在各种花卉中,约有40%的鲜花含有芳香油,用它们提取的油用途广泛,是目前市场上价值较高的食用油之一。

  南瓜籽油:呈天然深绿色,清爽而不油腻,具有可口的果仁味,可直接生饮、拌沙拉等。它含有天然植物荷尔蒙、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锌,据说对膀胱等有活化及强壮功效。

  目前,在国际国内食用油市场上,还有几种特殊食用油十分走俏。有核桃油、葡萄籽油和玉米油。其中葡萄籽油是国际市场上日益青睐的高营养食用油,不少国家已掀起开发热,消费量也迅速增加。玉米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保健功能较强的谷物食用油,是用含油量高达7%至9%的高油玉米精炼而成。玉米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对预防心血管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健康油要看亚油酸含量

  据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侯自立介绍,评价食用油质量优劣主要看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所以常被形象地称为“坏脂肪”,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也被称做“好脂肪”。因此,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少已经开始成为优质食用油的评价标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油脂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阻止血液的不正常凝固,软化血管,扩张动脉,增强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和老化了的内分泌系统,间接恢复神经功能,因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儿童食用可促进大脑发育和骨骼成长,孕妇食用可增加母乳,利于胎儿正常发育。但是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亚油酸含量的高低也是评价食用油档次的指标之一。

  红花籽油被营养界公认为“亚油酸王”,亚油酸含量可达到85%以上,在已知食用油中居冠。另外,葵花籽油的亚油酸含量也不低,而且葵花籽油的成本较红花籽油稍低,更适合普通大众食用,可称得上是新一代家庭营养食用油的代表。高品质的葵花籽油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它能抑制人体内的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和沉淀。经常食用高品质的葵花籽油可以延缓衰老,使肌肤润泽、有弹性,达到由内而外的自然美效果。所以天然维生素E也是生产高档美容

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之一。葵花籽油还含有维生素B,能治疗抑郁症、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另据侯自立介绍,欧美人常吃的橄榄油也是一种亚油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我国市面上也有出售,这种油既可以食用,还可以用做化妆品,对人体同样十分有益。(鄢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