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美餐:毛毛虫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8月03日15:54 浙江日报 |
大清早,我们准备了200多公斤罗非鱼,驾越野车在莽莽的原始丛林中爬行,约2小时许到达目的地姆班吉市,它是中非南部洛巴耶省的首府,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小山包上,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 我们的“货郎车”沿街缓缓行驶,当地居民听到叫卖声纷纷前来购买,不一会儿就卖掉大半。我们来到市中心的露天菜市场,当地农产品琳琅满目,清一色的女商贩们用法语和桑加语(当地土语)热情地招徕顾客。 菜市场的一隅挤着一群人,不知在抢购什么东西,我们忙赶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群妇女在卖毛毛虫。她们席地而坐,双手捧着塑料桶,桶内装着不停蠕动的毛毛虫,前面摊着的香蕉叶上也堆放着毛毛虫,中非人不习惯使用秤,而是以堆论价,每堆约200克左右。毛毛虫全身长满茸毛,身体呈红、黄、绿、兰等颜色,犹如画家的调色盘一般五彩纷呈。 她们用流利的法语对我们说:“毛毛虫都是刚抓来的,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营养不错,味道好极了!”边说边随手抓起2条毛毛虫放入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我们看傻了眼,谁也不敢动手。 “多少钱一堆?” “200西非法郎(相当于2.70元人民币)一堆。”一顾客与摊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买走了一堆毛毛虫。 后来,我们发现除姆班吉市外,中非的许多农贸市场和乡间小路旁,卖毛毛虫的地摊还真不少。 进入雨季后,毛毛虫越来越多,有些妇女提着装毛毛虫的塑料桶来我们的农业站叫卖,农业站雇的当地工人不来上班也捉毛毛虫去了,据说一天可捉到三四公斤,收入远远超过工资。 初中毕业的朋加沙,是工人中的知识分子,会讲英语,我向他请教毛毛虫是怎么捉来的。他听了后觉得不可思议,说:“原始森林里多的是,只要去捡就是了。不信?明天是星期日,我带你们去捡好吗?” 次日清晨,我们头戴大草帽(防止树上的蛇掉到头上),身穿厚厚的卡其布工作服,脚着高统胶鞋,手持小木棒,活像一支探险队,跟着朋加沙进入莽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根本没路,越往前林越密,朋加沙挥舞长长的砍刀,披荆斩棘在前面开路。 “这毛毛虫是上帝赐给我们的高级食品,小虫4、5月开始孵化,到7月份开始成熟,7、8、9三个月,每天都能捡到大量的毛毛虫,可供我们享用。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最近到农业站来买鱼的人少了,市场上牛、羊、猪、鸡等食品的价格也下降了,这是毛毛虫对市场的冲击,我们中非人特别爱吃毛毛虫,有了它就不想吃肉了。” 在密密的丛林中,东弯西拐地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仍未见到毛毛虫的踪影,我们有些急了。 “别急,马上就有了”,朋加沙满有把握地说,“找毛毛虫要先找到毛毛虫最爱吃的‘杀丰利’树,它散发出的青香味,能吸引成虫到树上产卵,它的叶片柔软多汁,是毛毛虫最爱吃的。” 在一片乔木下,我们终于看到了毛茸茸的毛毛虫,开始有点害怕,捡了几条后就胆大了,只一阵功夫,随身携带的几只塑料桶都装满了。 归途中,朋加沙再三邀请我们到他家品尝毛毛虫。他的家就在勃亚利村,简朴的茅草房四周载种着芒果、香蕉、菠萝。他的妻子立即忙碌起来,先将一些毛毛虫放在清水中洗净,再放入油锅中炸,再将另一些毛毛虫放入清水中煮一下,捞出来,撒上精盐。面对“油炸毛毛虫”和“水煮毛毛虫”,朋加沙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可是我们见那模样,迟迟不敢动手,出于礼貌又不能不吃,用手抓了一条“油炸毛毛虫”,硬着头皮放入嘴里,果然又香又脆,比国内的蚕蛹好吃多了,这时,我才领悟到中非人爱吃毛毛虫的原因。 席间,朋加沙还告诉我们,中非人除了吃毛毛虫外,还吃褐色的谷蛾幼虫、白色的蛴螬、灰色的玉米钻心虫、大小地老虎、蝗虫、金龟子等10多种昆虫。 中非地广人稀,到处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和绿油油的草原,至今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基本上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习惯,这为昆虫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中非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刘梦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