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彩管:冤家要聚头?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7月12日13:25 深圳商报 |
近年来,“价格战”似乎成了彩电行业促销的“法宝”。从1996年起,轮番上演的价格战,不断演绎着彩电行业在规模和效益上的悲喜。据估算,5年来的6次大幅度降价使彩电行业减少了150亿元的利润。价格战给各彩电企业留下的“伤疤”一直在隐隐作痛。为摆脱这一无谓的资源消耗战,各巨头绞尽脑汁纷纷向“新品战”和“科技战”转变。但现实中,又不由自主地被拖回“价格战”中。同时,彩电企业的“上家”——彩管行业,由于受历年彩电企业降价的拖累,也叫苦不迭。特别是今年4月的彩电降价,更为彩管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压力,目前彩管市场销售价格已失去了经营的意义。4月至6月,一些彩管厂已开始停产、限产调整生产规模。 就在这种近乎“山穷水尽”、不知何往的时刻,有业内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近期彩电与彩管企业将联手“出击”,推出旨在改变现状的“大动作”。据说,这一大动作,将会产生极大的“震动效应”。 彩电:向“价格战”说再见不容易 有人形容目前国内的彩电业正处在噩梦当中。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小的需求,不得不以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就在国内厂家为价格战大伤元气时,国外家电企业却不显山、不露水地收复失地,稳稳地“吃”着彩电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面对这样的局面,彩电企业心里非常着急,也积极反省价格战,纷纷调整各自的产业结构。从1999年开始,大的企业都做了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康佳进军通信领域,TCL、厦华、海信等都构筑了自己的3C产业。TCL、海信都欲做网络终端产品的主流供应商。南京熊猫更是把电视业务剥离了上市公司。同时,国内的彩电厂家也感觉到,只争夺市场占有率,不走技术与产品创新之路很难实现规模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康佳执行总裁梁荣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彩电往数字化的高端方向发展是个必然,只是数字电视的行业标准仍未定出,康佳需要对此继续跟踪,做时代的弄潮儿。此外,移动通信领域也是康佳要大力发展的方向。至于网络产品,现在主要还是处于规划和跟踪期。”康佳在彩电产品上的战略是希望不在低价价格竞争上做文章,而希望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上有较大的提高,使产品结构更合理。在高端战线上,TCL近年来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产品,特别是今年推出的HID颇具竞争力。TCL集团TV事业部总经理胡秋生认为,HID是彩电与显示器融合的产物,是彩电向纯化显示设备过渡的结果。这如当年彩电之于黑白电视,是一种革命式的跨越。在彩电行业的竞争中,新产品、新技术是当前彩电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拥有新技术含量的新品彩电更能体现出新功能、低成本的特点。长虹积极推出了富科技含量的“精显”新品。2000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排名第二的海尔也提出了“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口号。重科技含量、重研发似乎成为彩电巨头竞争的新“法宝”。 尽管如此,当今年4月中旬,稍稍平静的彩电市场,被长虹再次挑起的降价风暴所打破,它将29英寸超平彩电的零售价一下子降到2000元以下。虽然各彩电厂家都对价格战深恶痛绝,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规模,TCL、康佳、创维、海信等不得不相继跟进。对此,有人认为,彩电企业在“犯着清醒的错误”。 彩管厂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由于彩管生产属于国家基础工业布局的计划项目,全国只有北京松下、咸阳彩虹、上海永新、广东福地、赛格日立、南京华飞等八家骨干企业,他们的产品供应全国几乎所有的厂家,其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彩电整机。 信息产业部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彩电产量为3754万台,同比减少2.8%,产量和销量出现双下滑。与此同时,2000年国内彩管产量比1999年增长了16%。加上2000年上半年彩管市场比较紧张,国家批准进口了500万至600万只74cm的彩管。到去年10月,彩管厂家普遍产品积压。彩管何以出现产品积压?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有关人士分析说,过去是以21英寸为主的中小屏幕彩电作为主导产品,现在则是以29英寸为主的大屏幕彩电。而我国八大彩管厂以前的主导产品大多都是以21英寸为主的中小型彩管,目前,生产29英寸彩管的企业只有上海永新、北京松下、广东福地、深圳赛格等,这说明彩管的产品结构调整远远落后于彩电产品更新的速度。今年1至3月,尽管74cm彩管全国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但供需的失衡仍使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目前,74cm彩管价格在每只1100元以下,较去年同期的1470元左右下降了近400元。 由于受彩电行业历年降价的拖累,彩管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大大收缩,而占彩管成本最大的玻壳却连年不断涨价,这使彩管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今年年初,已有部分彩管厂出现亏损。而4月份的彩电降价,又迫使所有彩管厂于4至6月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产和停产。据有关人士透露,整个彩管行业第二季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目前,彩管的市场销售价格已完全失去了经营的意义。 从“对手”到“联手”共同救市 由于彩电行业近40%至60%的成本压在彩管上,彩管的价位又受到彩电市场价格的影响,双方由于密切的关联度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彩电和彩管企业从根本上可以说都吃够了彼此的苦头。 1999年6月28日,国内八大彩管厂停产救市一个月的行动正式开始,这起建国以来少有的全行业自发性停产事件,引起了产业界的强烈震撼:彩管厂停产能否真正达到保价的目的?占国内彩管产量95%以上的八大彩管厂达成“停产联盟”,为期一个月,以减产保价,并促使彩电价格回升。此外,八大彩管厂也希望通过停产行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不要再发放国内已能生产品种的进口许可证,停止审批彩管新建企业。停产从14天后,彩管行情似乎令人振奋,产量被压缩了不少。然而,彩电厂家似乎并不领会彩管企业的一片“苦心”。在八大彩管厂停产不到几天,彩电市场又掀起了降价风暴。彩管厂停产保价的希望成为泡影,联合停产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 彩管厂与彩电企业正面交锋是在2000年6月8日,“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在深圳召开之时。6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散去之后,彩电企业的老总们并没有离开深圳。下午他们又齐刷刷地出现在一张谈判桌前,对面是国内八大彩管厂的老总们。他们要和彩管业摊牌,要求降低彩管价格。据说这一次彩电老总们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甚至放言2个月不进彩管,大有不达目的鱼死网破之势。在安排6月9日与国内彩管厂谈判的同时,他们还安排了6月10日与索尼、飞利浦等国外彩管供应商的谈判,以期对国内彩管厂施压。但彩管企业没有让步,最后,谈判无果而终。 而针对从今年5月中旬起,彩管行业无限期限产、停产的传闻,各彩电巨头反应不一。TCL预测此次限产、停产将使彩电价格上调10%;长虹集团则表示,彩管厂的限产、停产措施不会导致彩电价格上涨;而新高路华更是以降价表态。其将29英寸的超平彩电降到1599元,25英寸的只卖1288元。 就在彩电企业欲竭力摆脱价格战,想借高科技打赢市场,以及彩管企业限产、停产抬价陷入近退两难的“节骨眼儿”上,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彩电和彩管企业要联手出台“大动作”,以期改变共同的命运,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猜测。他们到底会有怎样的自救“高招儿”面市呢?(本报记者李莉、李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