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家电销售战进入深层比拼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7月12日13:09 深圳商报

  家电商家时下是以空调大战、风扇大战为龙头展开阵地战的,又以冰箱、厨具、热水器等进行运动战。商家把消费者带进了虚设的硝烟弥漫中,其实商家自有看不见的联盟在维系商家们的利益,同样与消费者也一样有双方看不见的纽带在维系更大的利益,家电商家销售战如今是全面进入深层比拼。价格战、价值战、技术战、概念战、质量战、服务战、诚信战、安全战,轮番唱罢,一场文化的创新较量正在向电器商家们召唤。

  立足现实

  据预测:今年全国空调产量为1500万台至2000万台,实际销量可能是1000万台至1500万台,供求相对失衡。一些专家提醒,空调业要谨防重蹈几年前彩电的覆辙。当前,目不暇接的众多品牌,已折射出中国空调业正进入群雄混战的时代。

  空调销售战,你究竟要比拼什么?在高端竞争的厂商看来,守住一个自明的参照系,扎扎实实地做下去,跟谁也不比拼,蔑视任何一个说法,因为任何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有人不屑于打价格仗,其实价格优势并非没有

竞争力,只是比得不彻底;有人不屑于辨清概念,贬低炒概念,一个深刻的概念其实也并非过时,只是没有把概念做细而已;有人不屑于谈服务,认为那是亡羊补牢的下策,实际上要做到服务到家又谈何容易。这些不同的“说法”,对于空调而言,乃同物而异名,每一项比拼都很重要,所谓不战而胜,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宽容,绝不是藐视对手。创新常常是需要守旧为前提的。

  打破框架

  看一线品牌的做法就带有全面跟进的特征,有战必应,但绝不恋战。战略目标只是台阶,留恋台阶就成了障碍。中国加入WTO正在倒计时,加入WTO后,我国城市家电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家电行业普遍面临市场饱和、我国将是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主要目标市场,国外家电跨国公司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家电市场的竞争主体。为了应付新的竞争,中国家电生产企业必须从原来的服务理念盲从化、感性化中彻底解放出来,走向更具理性、更具独立意识和个性发展的道路。

  我国加入WTO是以关税减让为代价,根据对等原则,其他国家也将降低对我国产品的进口关税,这将有利于我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家电行业将能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享受的优惠条件,广泛运用国际资源,到国外去发展,并与国际化的竞争对手建立竞争、合作的双赢关系。最后达到提高我国家电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如海尔在美国,

春兰在俄罗斯,格力在巴西,长虹在印尼等寻求新的发展模式,这些企业都以战略眼光率先步入国际市场。WTO要求各成员国以关税作为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手段,但同时又极力促使成员国间降低关税壁垒。中国入关后还会受到技术壁垒的遏制,然而设壁垒正是为了打破壁垒,因此家电业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上的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框架,如何在空间上不设障。

  一个全球相互需求的市场正像风一样的在交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家电业最能感受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世界性的平等竞争已迫在眉睫,家电业要比拼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有序的市场。因为这样的市场无法描述,家电销售战,你究竟要比拼什么,也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则必须相信,它总是不断给勇于探索者兜售意外惊喜。

  主动出击

  家电业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在为未来市场作期货投资,通过不断解放市场的投放期限来培养消费者,目标更为长远,消费者也就成了自己的无限资源。厂商们开始意识到仅做捆绑式销售是不够的,如今商家似乎更看中一种滚动式销售,即TCL所说的用速度冲击规模,海尔所说的市场链。未来有希望的家电巨头们如今都纷纷看好农村市场,注重及时服务与长远服务,即重视闪电战中的瞬间价值,也重视持久战中的恒久意义。家电业掀起低价风暴,就是针对个性化服务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比拼。

  海尔服务无止境的策略就是一种滚动式销售。市场经济下,物质文明提高带来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层次也在大幅提升。这时,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消息随时变化,用户可以从网上、从各种媒介中获得更新的信息,服务也就永无止境。但无论企业怎样做,有一点不变,就是与用户面对零距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知道怎样想用户所想,知道怎么帮用户想,知道怎样想到用户前面,怎样抓住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能主动地明白自己在不同的时间里所尽的责任。服务无止境,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是创新无止境,这也是消费者所共同期待的。(罗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