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彩电凸现三大焦点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6月20日14:21 广西日报-当代生活报 |
彩电业注定是中国经济不平静的漩涡地带。价格战的硝烟还未散尽,又有传言:有厂家要淡出彩电行业,有小厂要成为彩电业破产的头一家……彩电行业的利润是越来越薄了,彩电急着“跳水”是为了上岸,彩电巨头们上得了岸,上了岸后的巨头们何去何从呢?是退出彩电行业还是要不断扩军? 小企业打不死 价格战打来打去,为的就是重新洗牌,洗掉小企业。可洗来洗去,小企业就是打不死。。 小企业认为,价格战只能使大企业受伤,因为大企业产量大、风险大,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小企业没有库存,倒没有什么亏损。 国富经济研究中心李建立研究员分析,小企业之所以有活路,这同彩电市场的结构有关,因为家电业存在市场空间。第一、国内市场呈梯形开发——城市、小城镇、乡村、贫困地区,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市场是以层次需求展开的,而不是一体化。小企业能活是因为它可以在这梯级里面寻求空间。第二,国内有些特殊消费群体,比如学校、宾馆等集团消费,只要求价格优惠,不要求品牌。第三,技术上的进步带来了新品开发。第四,由于技术上的相似性,其他家电市场,尤其是小家电市场为小企业发展相关产品提供了空间。另外,小企业为大企业做贴牌产品,也让他们得以生存。 行业巨头撑多久 据一些彩电大企业透露,“价格战”给企业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巨额亏损,最高亏损额达到近10亿元。有统计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彩电销售仅增长1.8%,25家彩电企业中,彩电销售量增加的只有12家。 这些占主导地位的巨头们还能在彩电行业撑多久,它们以后该怎样走?已有巨头淡出彩电行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富经济研究中心李建立认为,城市市场相对饱和,但还有潜力——更新换代、个性消费、特殊群体、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需求;农村将是电视等基础家电的市场增长点,开发适合农民消费习惯和价位的产品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性;把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企业扩展市场空间、增加产品利润空间的增长点,走外向型发展之路。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巨头们不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他们不会走太远,可能要被外来的洋品牌吃掉。我国家电企业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基本是引进获得的,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能力差是致命弱点。大企业不能再走循环引进的路子,争取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家电业“多元化” 彩电业的激烈竞争,也促成了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做彩电的瞄向通信,生产黑电的进军白电。不仅如此,整个家电业都在黑白整合,向相关领域扩张。 有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业正在演绎着一个进入和退出的规律。供大于求使行业超额利润进入平均利润阶段,当利润在竞争作用下走向稀薄时,就会有人转向其他利润行业,从而使原有行业达到供求平衡的状态。 进行多元经营也并非易事,南方某彩电厂80年代业绩不错,进入90年代后,盲目进军通讯、计算机制造、VCD、空调等多个领域,对自己的主业没有清晰定位,结果不仅多元化经营没搞好,反而连带着使其彩电的品牌受损。因而专家告诫,家电业盲目的交叉投资、多元化扩张,一旦饱和或竞争到沸点,就很可能引发爆炸。 并购重组是必然 行业企业多且散,难成大气候,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企业并购是必然的,有专家认为,目前彩电市场两极分化还不够,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该越来越强。 李建立说,“中国家电业走的是自生自灭的路子,它习惯于原始积累的方式即通过销售产品赢得利润实现资本积累。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资本运营和产权经营,现有家电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是必然的。” 业内人士认为,过度的价格竞争将导致企业重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 其实资产重组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重组达成强强联手,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双赢。(屈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