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信息家电走向多元化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05月25日10:48 生活时报

  就在现在,数码相机、机顶盒、具有信息访问能力的微波炉冰箱、掌上电脑、电子书、MP3播放器、信息手表,这些信息家电产品都可以成为您“家庭的外设”——

  信息家电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3C产品。其核心技术是IT,经销渠道覆盖了家电与IT两大领域。目前在中国市场信息家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最早引进的信息家电产品概念的是机顶盒。它是放在电视机上的小盒子,通过线缆调制器与网络连接,有了机顶盒之后原来单向的电视接收就变成了双向接收,用户在电视上就可以进行网络浏览和接收E-m a il。可以说它的出现给中国信息家电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了信息家电,为信息家电市场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目前仍有许多的人有这样一种观点——信息家电的应用必须是建立在PC普及的基础之上,它的普及必然要受到PC产品应用范围的限制。其实这是对信息家电的一种误解。PC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信息工具,它更主要的功能是生产、加工信息,而信息家电则更偏重于利用、消费信息,信息家电不是PC的外设产品,而是家庭的外设,是家庭连接世界的主要设备。家庭不再是原始意义上单一的概念,而会真正的与社会融合与世界相交。坐在家里就可以实现与外界的双向沟通,获取大量信息,自己就是信息的主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家电必然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0年已经开发的信息家电产品主要有电子书、MP3播放器、信息手表、

数码相机、机顶盒、掌上电脑、具有信息访问能力的微波炉及
冰箱
等10多种。

  新世纪,许多人都在考虑为自己装备一套现代化的信息家电,同时,又要兼具家庭用户使用上的方便,最好能发挥现有家电的作用。将电视与机顶盒联接起来,就搭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当然还少不了一套信息数字处理设备。

  通过一台掌上电脑您就可以直接浏览网页和收发E-m a il,功能设置一目了然,操作简单,价廉耐用,不需要用户具备过多的专业知识。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主要有联想率先推出的多款分别配置W ind ow s CE和凯思Hop en的手持电脑。还有一类产品是将手机和PDA相互融合,可实现随时随地传信息,可以预见,这类产品将有很高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将不仅仅满足于文字信息的传递,对传递声音、影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数码相机应运而生。在信息家电家族产品中承担了撷取图像、处理信息的工作。数码相机是传统相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不但具有传统相机中发展成熟的各项功能,还体现了数字化产品便携易用、高质高效的特点。拍摄照片后还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电视连接,通过功能丰富的软件加工处理图形图像、制作电子相册、或用数码冲印设备实现照片的输出。目前数码相机已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应用,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数码相机已成为高而不贵的大众化产品,开始步入家庭。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选择数码相机在像素指标上的考虑,只要达到150万——200万像素就足够。主要还是考察数码相机的功能设置和性能指标,用最适宜的价格要买到能满足使用的功能。在品牌的选择上可以多方考察,在相机领域扎根时间长的厂商在品质上更有保证。以目前市场上热卖的一款佳能IXUS为例,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光学可变焦数码相机,只有

信用卡大小,外观设计时尚前卫,具有211万像素的分辨率和多种拍摄模式,能够拍出近乎专业的相片来。近期佳能又有一款具有片段录像功能的IXUS 300数码相机上市,和IXUS相比,它同样具有211万像素的分辨率,不同的是首先在功能上有了片段录像功能,关键时刻可以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可谓是一机多用。再就是具有比IXUS的2倍光学变焦更大的3倍光学变焦,扩展了摄影范围。

  IXUS和IXUS300数码相机都是小巧实用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易用性和性价比。首先,它与家电产品之间便捷的沟通能力使它们进入家庭成为可能,时尚个性化的外表,与现代化的家居环境交相辉映。不仅如此,它们还属于小而全的精品,集丰富的功能于一身。

  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消费者要做的是按需添置所需要的设备,为自己设计最佳信息家电组合方案,尽情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体会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记者 胡其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家电词典:破解“数字式彩电” (2001/05/23 10:39)
便携家电伴出游 (2001/05/22 11:41)
三星数字新家电齐亮相 (2001/05/21 09:39)
家电竞争焦点将是服务 (2001/05/18 15:57)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